■/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迅猛,城鎮化水平越來越高,城市人口也不斷增長。但是,交通擁堵現象和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重,發展公共交通被認為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方式。
普利高津認為,現實的系統都是開放的系統,對于那些復雜的有機系統、社會系統,以不同的形式不斷地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因而表現為一種顯著開放的狀態[1]。倘若一個開放的系統能夠從外部環境引入“負熵流”,那么新的系統就變得平衡且具有自組織性。當系統遠離平衡態的時候,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吸收外部的物質和能量,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由于系統內部以及與外部非線性的相互作用,通過內部因素的漲落可以形成穩定的有序結構[2]。
共享單車所在的環境就是一個不斷地進行能量、物質轉換的開放型系統,首先共享單車所涉及到的主體復雜,在這個系統中有政府參與,也有共享單車企業的不斷涌入,更多成員是廣大的用戶;其次,共享單車的環境具有非線性的特征,它不是簡單的數量相加,而是系統內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協同發展;目前,共享單車系統出現的問題,是遠離平衡態的一種表現。
自2016年起,共享單車在各大中小城市迅速普及。共享單車創造的巨大環境效益,獲得了國內外的普遍認可。但隨著投放的共享單車越來越多,與公共空間的沖突也愈演愈烈。對此,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第一梯隊共享單車企業在固守一二線城市的同時,應加速下沉三四線城市,進一步擴張國內市場;而二三梯隊共享單車企業,應選擇避開競爭主戰場,將未來戰略重點放在三四線城市,通過差異化競爭戰略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在共享單車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也給社會造成了許多問題。
(1)共享單車本身存在的問題。目前大約有三十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各個公司的單車產品質量、構造都不盡相同,單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遭到大家的質疑;其次,消費者在使用單車時會經常遇到單車不能正常使用的問題,這會給消費者帶來糟糕的消費體驗;再次,單車的押金高且難以回退也是造成許多人不用共享單車的一個原因。(2)共享單車是對資源的占有,共享單車的市場已經相對飽和,但是依然有很多企業投資共享單車行業,造成占用大量的鋼鐵等資源,我們的市場是否真正需要共享單車?需要多少?(3)缺乏統一市場管理。為什么會存在亂停亂放損毀單車、私人占有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對共享單車的統一規范管理。
發展共享經濟的初衷是為了將閑置資源進行重復利用,達到物品的使用最大的效率。共享經濟的基本要素,有學者提出包括共同享有的理念、閑置產能、愛批判的社會群體及陌生人之間的信任[3]。但是現階段,共享單車不再是閑置資源的最大利用,在我國共享單車大部分都是通過重新制造加工再投入市場,共享單車不是在家閑置的物品而是社會資源的重復制造,這一點就違背了發展共享經濟的初衷。
既然共享單車的生存環境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那么就需要不斷引入“負熵”——政府參與,要從根本上減少問題的發生,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加強對共享單車的管理。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管理政策和規范的使用制度,特別是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占用公共資源現象進行管制。
在耗散結構理論中,非線性是指不是一種簡單的數量疊加,非線性要求系統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從而產生協同效應,產生1+1>2的整體效用。
在共享單車系統內,作為企業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一味地搶占市場,只會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在共享單車系統內,企業需要與政府合作,從市場的角度真正了解市場對共享單車的需求量,從而理智地進行生產。從根本上減少共享單車的數量,提高共享單車的質量。
普利高津提出漲落是導致有序的觀點,漲落主要是在系統中通過某一部分細小的變化來制造一個很大的變化,從而使系統的其他要素也跟著發生變化,最終成為一個良性的開放系統,讓系統趨于穩定。
在漲落原理下,共享單車企業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完善共享單車的相關配件,同時建立信用積分系統對用戶行為進行規范。首先必須要加強技術的投入,從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現階段共享單車廢棄和損壞的現象,也能減少資源的浪費,真正實現共享經濟。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將進行一次巨大的變革,從追求速度逐漸轉變成注重經濟、環保等方面。共享單車的出現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但是,目前共享單車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社會、國家和用戶都應該足夠理解包容,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共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