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燦/長春工業大學
一是對失能人員的影響。失能人員享受到專業護理服務,個人尊嚴得到維護。政策實施后,入住服務機構的費用降低,更多人有條件入住相關服務機構,可以接受到專業服務。且隨著醫療照護保險制度的不斷推進,照護項目更加多樣;醫療照護保險定點服務機構也在不斷增加,目前定點養老機構有33個,分散在不同的城區,定點醫療機構達到26個,基本覆蓋了各種類別的醫院,使各種病情的服務需求能就近得到滿足。同時,失能人員的生活權利、醫療權利等得到基本保障,實現了病有所養、老有所依,生活的更加有尊嚴。同時制度實施中也存在兩個問題。第一,在改善失能人員健康狀況方面效果并不明顯。第二,存在失能人員認定時間過長的問題。
二是對失能人員家庭的影響。家屬負擔有效減輕,家庭勞動力得到解放。照護保險制度不僅有利于緩解家屬的精神壓力,也有效減輕了家人的經濟負擔,客觀上降低了因病致貧的風險。同時,它在較大程度上有助于解放家庭勞動力,使有勞動能力的家屬又回歸到勞動力市場,增加了家庭收入。失能人員的親屬表示有了這項政策之后,幸福感得到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也得到提高。此外,在參保人接受專業護理的同時,也增加了家人向專業人員學習護理知識的機會,能夠更好的照護參保者,有利于家庭和諧。制度的實施同時在客觀上造成了部分家庭成員責任心缺失的現象。這主要是時間問題造成的,如,有些家屬下班時間晚,剛好錯過養老機構的看望時間段,還有的家屬常年外出工作,不能經常看望失能人員,對此家屬也感到乏力。
三是對社會產生的影響。醫療保險基金使用率得到提高,養老行業得以加速發展。在照護保險制度實施之前,入住養老院的費用全部由個人承擔,一般在3000元左右,入住條件更好的機構則花費更多。制度實施后,失能人員只需400元左右便可入住,此時,失能人員會愿意及時出院,入住適合自己的養老院,有效降低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及醫療費用的支出,提高了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率。同時,隨著入住養老院的人數的增多,不少養老院也間接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借此機遇擴大養老院的規模,希望有更多的失能人員前來入住,形成良性循環。在護理需求增多的同時,護理產業發展滯后的事實暴露的越發明顯。定點養老機構的護理員多數來自周邊,或為農村婦女,年齡一般在45~50歲。上崗之前,他們需參加民政局組織的為期幾天的培訓,學習四種基本課程。但這些基本的課程設置對初次進入護理行業的人來說遠遠是不夠的,培訓時間也不能滿足系統學習的要求,難以滿足失能人員的照護需求。
此外,制度的實施使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的更加完善,對緩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作用。整體上來看,制度實施后已較有成效的解決了政策范圍內失能人員的照護問題,基本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目前養老機構中缺乏專業的醫生與護士,無法對疾病進行事先預防,因此政策實施后在改善護理效果方面并不能起到明顯作用。鑒于此,建議養老機構與周邊的社區醫院或者距離近的醫院加強合作,定期對失能人員進行常規檢查,出具健康報告交由養老機構保管,引導養老機構中的專業醫生建立失能人員健康檔案,為失能人員健康狀況的改善營造良好的條件。
失能人員鑒定周期需要縮減,且隨著政策人員增多,醫保局審核評定難度定將大幅度提高。長春市可以借鑒國際經驗,通過第三方評估機構負責評估,或者在照護保險經辦機構中設立專門的評估機構,由具有專業醫療知識和技術能力的審核評估人員對申請者的能力進行評估,保證評定程序的客觀性和快捷性。
由于時間等問題,政策實施后,客觀上易導致失能人員家屬責任心減弱的現象。其實,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減輕時間障礙,目前個別養老機構已借助監控系統以及互聯網技術使家屬通過手機APP(如:螢石云視頻)或者電腦端便可實時查看到失能人員在養老機構的身體情況、護理情況、日常活動等,為家屬打造了一個可以關心他們的平臺。這將有利于促進失能人員的身心健康,也可以借此督促養老機構保證其服務質量。
專業護理人才的缺乏無疑會制約醫療照護保險制度的推進。應加快規范護理人才市場,建立專門的護理培訓機構,對后期進入護理服務行業的人員進行醫療及生活照料等全面系統的培訓及考核,提高后進入的護理員的專業素養。同時,規范護理行業薪酬水平,建立護理人才互通機制,使護理人員即使在基層也能看到更好的發展空間,以便吸引年輕的、受過高等護理教育的人員參與到照護保險事業中,高效壯大專業護理人員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