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鳴/三峽大學科技學院
《創造101》作為中國首檔女團青春成長節目,從101位選手中遴選11位組成“火箭少女101”女團,一時之間,吸引大量90、00后年輕人,“pick”“c位”迅速成為風靡網絡的熱門詞匯。
心理學認為,人類比較容易對自己原本熟悉和信任的事物產生情感連接。《創造101》打開了90后、00后年輕人的情緒抒發出口,舞臺上101個平均年齡20多歲的女孩在殘酷的競爭機制下,她們的命運和粉絲緊緊連接在一起,在與偶像無限親近的過程中,粉絲快速地產生趨同心理,進而達到情感共鳴。
最有話題度的流量天后楊超越,在很多人看來,她唱歌走調,沒有舞蹈功底,還愛哭,實在不適合舞臺。盡管如此,依然在粉絲的強力支持下,以第三名的成績成團出道。
楊超越的出現,對喜歡她的粉絲來說,就像看到了一個個平凡的自己,她出身草根家庭,念完初中就進入社會打拼,小時候沒有專門受過藝術的熏陶,也缺乏充足的資源培養,但依舊憑著堅韌與執著向夢想靠近。
弗洛伊德認為,人天生具有趨于快樂的欲望,但此欲望會受到“現實原則”的壓抑,得不到滿足,于是就潛伏在潛意識之中。當現實中的“楊超越們”因為努力卻依舊沒有取得好成績,遭到老師、家長、同學、同事的diss,滿心委屈無處申訴的時候,很容易將自己代入到楊超越身上,并將楊超越支持到高位。粉絲們從楊超越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射,在心理代入過程中獲得最大的滿足,他們對楊超越的支持,實際是對自己的認可,希望自己贏,也想讓自己顯得更重要。
曾經的流量王者王菊,最開始并不為人看好。她外形黑胖,不符合傳統的大眾審美對于“女團”的定義,沒有特別突出的技能,在網絡上一度被人調侃“能單手打敗滅霸”。但粉絲評價她“101個女孩中,100個女孩都一樣,還有一個叫王菊。”
王菊在訪談中表現出的高情商、坦率和獨立的態度,讓原先嘲笑過王菊的網友從不看好到認可,這種認可,除了實力,大部分是來自于她與眾不同的獨特的人格魅力。節目研發制作方七維動力創始人、制片人都艷說,“王菊吸引我們的特質就是精神獨立、勇敢、自信,這也是我們想要呈現和表達給受眾的內容。”
心理學認為,潛意識是一個不斷產生效用的過程。粉絲們在pick自己喜愛的選手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將她們和現實建立連接。王菊的出現,足以讓粉絲實現一次自我的超越或潛我的圓滿。她的粉絲表示,被王菊打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她敢于和主流的審美體系說不,敢于去挑戰權威,這對他們是很重要的一種精神鼓勵。她的態度,完美地貼合了她們所追求的獨立女性精神——也許不被外界看好,但不人云亦云,自我貶低或壓抑。他們對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可,始終相信有一天會如節目所宣傳的“逆風翻盤 向陽而生”。
作為最終以第一名C位出道的孟美岐,舞蹈導師羅志祥評價她是“天生的偶像”。在粉絲眼里,她能唱會跳、有著得天獨厚的外形,溫柔體貼,踏踏實實做事,一直在努力。這些閃光點在節目的逐漸推進中一點一點被人發現,乃至漸漸豎立起實力絕佳、全能擔當的人設形象。
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對于很多普普通通、天賦不夠但同樣夠努力的人來說,孟美岐是自己的理想高地。有多少人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就有多少人會認同這位有實力、長的好看、性格好、爭議少的全能偶像,她們代表著最主流的價值取向。
孟美岐的成功,來自于強大社會心理做支撐,從孟美岐的身上,人們相信“越努力越幸運”,即使現在處于困境,但依然有“逆風翻盤 向陽而生”的那一天,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創造101》的成功之處在于,節目里女孩們不服輸、積極樂觀、努力向陽的形象,成功觸發了90后、00后為主體的粉絲群體的情感連接。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有的是在校生,有的剛剛步入社會,都處于打拼期。他們有的是哭著不放棄的“楊超越”,由于天資有限或者基礎薄弱,成績落后抑或處于競爭的底層,但從不言敗;有的是獨立個性有主見的“王菊”,為了心中的目標全力以赴;有的是天生我有才的“孟美岐”,一直努力著,并始終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雖然101女孩個性不一,但是都有著共通點,即相信努力,并持續努力。她們深信聲樂導師Ella所說的,努力不一定有機會,但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機會。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沒有什么比希望不平凡更平凡的了。而這種不平凡,恰恰就是《創造101》所倡導的“逆風翻盤 向陽而生”的樂觀、努力和不放棄,101個選手通過節目散發出來的相信自己的堅定,努力向陽的堅韌,日積月累實施的堅持,這份堅定、堅韌和堅持,代表了當今年輕人的審美觀和價值主流,因而收獲了大批青年粉絲的支持和喜愛。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把握青年學生的心理特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和心理訴求,對現實中的“楊超越”、“王菊”、“孟美岐”等不同學生群體因材施教,對進一步了解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進步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