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初/平頂山市衛東區委黨校
縣級黨校所做的需求調研比較注重干部個人需求調研,而且做的比較完美。但培訓需求不僅僅是指干部個人需求,它包括組織需求、崗位需求和干部個人需求。這三方需求應由組織部門、干部所在單位和學員個人提出,首先是黨的事業發展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干部履職盡責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而不能片面理解為培訓需求就是干部個人的需求。目前,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為領導干部必學必修課的內容。
崗位需求是工作崗位與工作職責對有關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只有具備了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領導干部才能勝任和做好其本職工作。個人需求是領導干部個人對理論知識、信息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組織需求、崗位需求與個人需求三者相互依存和促進,沒有個人需求和崗位需求,組織需求無從體現;崗位需求也包含著組織需求和個人需求,失去個人和組織要求的崗位需求是不可思議的;同樣地個人需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個人的需求都內含著不同程度的組織需求和崗位的需求。
縣級黨校在培訓需求調研時往往采取問卷調查法,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它由調研者以問卷形式列出問題,要求調查對象就問題做是非選擇。然后收齊試卷,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這種做法有不少好處,比如工作量小,成本較低,花費時間少,但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調查對象填寫不夠認真,使結果不準確,另外還存在問卷設計質量問題。需求調研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觀察法、體驗法、報表分析法、訪談法等,如果采取多種調研方法獲取的信息可能會更加準確。
培訓需求調研的目的是對培訓對象的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對培訓對象現有情況了解、掌握得越多,對培訓活動就越為有利,也更利于課程的設置安排。但我們在安排課程時對需求調研的情況考慮不夠,沒有將培訓需求合理地轉化為相應的培訓課程。
目前,縣級黨校的調研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閣,雖然每次學員也對如何改進培訓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但如何將其轉化為切實有效的措施,鞏固調研的成果,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除此以外,制約干部培訓需求調研實效性的因素還有:一是組織部門很少進行大規模的干部培訓需求調研,對培訓需求缺少全面科學地把握,使調研結果的權威性有很大的局限性,難以有效指導干部培訓的針對性;二是干部素質和崗位的差異性,導致培訓需求的多樣性,使得培訓需求把握的難度加大;學員一般來自政府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亦或者事業機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級別,崗位差異很大,而且文化程度較高,加大了培訓的難度。
我認為培訓需求調研重點要抓好四個環節:一要在培訓前多種方法全面調研并將結果分析整理后反饋給授課教師,并作為調研、教學和研討的課題;二要為教師提供更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使其能夠更多地體驗和滿足學員需求。由于種種原因,教師深入實際調研較少,對本地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夠,使得培訓需求的滿足只能更多地局限于宏觀層面,缺少應有的深度和廣度。三要建立干部培訓需求調研制度,使其規范化、制度化,在動態中了解和把握干部培訓需求;四要將參訓學員的情況提供給教師,便于教師進行學歷、知識、年齡、崗位等分析,讓老師對學員有個清楚的了解,從中歸納出形成教案的重要信息。
黨校不具有高校、技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優勢。黨校與高校相比,沒有長學制,也沒有系統的學科門類;與技校相比,優勢在于開發能力,而不是技術培訓;與社會培訓機構相比,不是完全的市場化培訓和職業教育培訓。黨校與其他培訓機構的區別,決定了黨校不能為學員彌補國民教育的課程,難以提高學員的技術,也難以提高其他職業技能。《中國共產黨黨校條例》指出,黨校的基本任務是培訓輪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及后備干部、培養理論干部,承辦黨委和政府舉辦的專題研討班,圍繞國際國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承擔黨委和政府下達的調研任務、推進理論創新,針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論宣傳、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等。因此,對于黨校而言,認真完成上述工作,才是黨校的工作重點之所在。
綜上所述,我們要進一步探索完善培訓需求調研,不斷深化縣級黨校主體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縣級黨校辦學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