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在峰/凱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20世紀90年代,英美馬克思主義已經取代歐洲大陸馬克思主義,成為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同歐洲大陸馬克思主義相比較,英美馬克思主義表現形態更加豐富,情況也更加復雜,如分析學馬克思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學以及有機馬克思主義等等??梢钥闯?,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即是這一主流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潮之一。在資本主義生態危機日益深化和生態運動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在很多國家獲得迅速發展。其中,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就是學界重點關注的一種思想。學界之所以特別關注這一思想,不僅是因為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最具有系統性、代表性,而且也是因為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當代價值。在美國,既有被很多學者認為是整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開創者的馬爾庫塞,也有一大批具有國際性影響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因此,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處于特殊重要地位。同時,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也非常符合時代的需要。研究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于在新時代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鞏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以及深化對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培育生態觀念和指導生態實踐都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雖然馬克思對于生態問題有自己的宏觀認識和理論分析,但是由于他本人沒有對生態思想進行系統的描述,所以在經歷20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停滯期、20世紀90年代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全球化加速深化期后,很多西方學者拋棄了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致命的缺陷,是一種失敗的探索。但是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分析當代的問題,認為用馬克思經典文本中的理論還可以解讀當前世界的經濟輪廓,[1]重新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學思想,并創造性地使用馬克思基本原理對資本主義進行生態批判。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福斯特陣營和奧康納陣營的爭論揭示了他們研究范式的區別,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自然觀都是他們對資本主義生態批判范式的重要基礎,都沒有放棄馬克思的經典范式和經典范疇。相比而言,福斯特陣營比奧康納陣營更較徹底的堅持并發展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物質變換概念和社會主義規劃。[2]同時, 20世紀60年代以后,人們陷入對資本主義的失望和對社會主義的迷茫以及尤其對生態危機現象的頻繁出現的焦慮之中,激發了人們深刻反思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意識,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欲通過現代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探索一條解決資本主義生態危機、促進社會主義目標得到實現的道路。這說明,研究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確實有利于促進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深化、可信度的提高、信念的鞏固,有利于我們以新的方法論視角促進馬克思主義能夠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不斷向前發展。從以上時代背景和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可以看出,他們具有通過回答時代和現實問題來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空間的創新精神,有利于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同時,對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能夠促進不同學派馬克思主義之間展開理論對話、取長補短;能使我們意識到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要在結合新的社會運動中通過更新范疇和概念形成人類歷史主體和客觀的辯證運動從而獲得新的生命和活力才能實現,從而推動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應該說,20世紀7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日益深入的生態化,新社會運動將大眾重新聚合起來,真正人類歷史主體和客體的辯證運動就需要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開展,而這正是研究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意義所在——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和重新探索人類自由與解放的道路。
美國生態學者們的理論探索,一方面,進一步開啟了我們以生態的視角來認識社會;而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態批判也引起我們對到底如何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反思。首先,我們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和社會主義運動史中可以看出,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馬克思的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的揭示,宣告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同時也證明了唯物史觀的科學性;列寧探索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變化,提出了帝國主義理論,指出國家資本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前夜,認為社會主義要經歷不同的階段。但在之后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中存在著長期不承認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并把市場和計劃對立起來的錯誤傾向。直到鄧小平,才最終顛覆了左傾認識,比較理性地客觀地看待資本主義的變化,承認市場和計劃都是手段,而不是社會制度的本質。今天,人們普遍地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有調整的空間。然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們,尤其是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們,又對資本主義進行生態學的批判,認為資本是自然的敵人,資本將自然只看成是資源的“水龍頭”和廢棄物的“污水池”,認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法解決生態危機,果真如此嗎?對此,有學者就曾指出,資本也能發揮生態治理的作用。我們可以發現,今天對資本主義的生態學批判與歷史上對資本主義進行的經濟和政治批判情形非常相似。這種生態批判面對諸如資本主義國家生態治理的突出成果及其國際性努力、資本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及其帶來的自然生態的改善缺乏說服力。我們可以通過對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深化對于此類問題的思考,解答一些疑惑,以使我們更自覺地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社會主義運動史中總結經驗教訓,不再重犯歷史上的左傾錯誤,從而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對社會主義的探索更加理性和科學。其次,在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最大挫折之后,不僅很多西方學者發出了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社會主義已經失敗的聲音,就連社會主義國家也有很多人產生了迷惑,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了迷茫。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和生態問題有內在的聯系,需要以生態視野來理解社會主義的內涵,從而確立了生態社會主義這種新的模式。這種模式不管合理與否,都會使人們進一步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從而恢復對社會主義的信心。這樣有助于我們重新理解社會主義,堅定社會信念。最后,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重視,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的文明形式被提出來。從縱向層面來說,生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在原始文明,農業文明以及工業文明之后形成的新的文明形態,這是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生態危機之后,對于文明結果的反思。在橫向層面來說,生態文明這一文明內容是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社會文明相并列的人類文明的新的內容。這一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探索,反映了人們對社會發展規律和建設規律認識的提高。隨著這一認識的深化以及實踐的發展,我們對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和發展理念的認識也不斷得到拓展和深化,有利于我們正確把握人類的今天和明天。
整個地球就是有機的生態系統,任何一個國家的生態破壞都會給周邊國家以及全球帶來危害。特別是在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因為發達國家產業在轉移,經濟全球化也導致全球化的生態危機,并且生態危機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生存以及發展進步都同樣產生嚴重的威脅。因此生態治理既需要每個國家做好自己的工作,也需要做好國際性的努力,這樣人類才能獲得更好的未來。另外,雖然各個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一樣,技術也有先進和落后的不同,但是從現代文明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來說,不同國家的人們都在建設生態文明相同的起步線上。所以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世界性的共同任務,人類應當共同合作,采取行動,這也是全球生態治理的主要方法,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管理理論,在生態危機全球性治理中發揮著指導作用。對中國來說,在新全球化以及西方后現代背景影響下,當前中國的發展主題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雖然我們社會還處于工業化階段,但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我們的工業化已經不同于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工業化了。我們的工業化已經不是舊的工業化,而是新的生態的工業化。我們必須順應潮流,以生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來引領我們的工業化社會發展,建設生態的工業文明。否則我們就仍然處于舊的工業化水平上,落后于時代要求,是沒有前途的。這說明在新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模式,怎樣實現社會發展以及生態保護的協調。不同的發展模式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就需要轉變發展觀念和發展的方式,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傊?,無論中國還是全球性的生態實踐,都需要在一定的生態文化的氛圍中才能實現。而倡導生態意識、主張生態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對于我們培育生態文化,形成生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都是十分有益的,這就契合了中國以及世界對于生態文化培育和生態實踐指導的需要。
綜上所述,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還所存在的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這些缺陷是不能泯滅這一理論的價值的。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在于:當今人類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指導我們解決生態危機的思想武器的時候,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在一些人放棄信仰馬克思主義、很多人懷疑馬克思主義,多數西方學者不承認馬克思具有生態觀的情況下又回到馬克思,論證了生態危機的制度根源,為我們找到了指導我們解決生態危機的理論武器就是馬克思主義;當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從而使全世界社會主義事業走向最低潮的時候,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卻以新的生態視角展開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重振人類對社會主義這一美好社會的信心,使人們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提高了馬克思主義的可信度、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拓展了對唯物史觀的研究、深化了對生態危機以及對資本、技術、生產與消費的作用的認識;研究美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是對人類現實和未來的永恒關懷,是理論和實踐的需要。研究作為一種對美國現代化反思的思潮和對美國生態文明建設思考的思潮,可以為后發國家探索正確發展道路提供重要借鑒,有利于今天的決策者們以史為鑒,總結和吸取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根據各地的實際,因地制宜,制定出更加周密和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進一步加速當代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并同步建設生態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