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拉提·麥麥江/新疆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時代賦予著新使命,新征程昭示著新未來。當代大學生正是新時代建設的主力參與者和新征程發展的見證者。要使當代大學生切實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成長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深刻把握新時代要求,突出時代主題,勇于擔當偉大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為“九零后”群體,他們年輕有為,朝氣蓬勃,充滿自信,有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當下,我們社會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社會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負能量,這對于正處在青春期階段,世界觀、人生觀或者鑒別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學生來講是個誘惑和挑戰。
面對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要求,高校和大學生都要勇于承擔其自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高校而言,“培養什么樣的人”是它的核心使命。所以,高校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質要求,培養新時代亟需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和大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之間的高度統一。具體而言,高校要明晰新時代的內核,將新時代對高等教育的總體要求落細落準落實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在具體的探索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對新時代的貢獻率,從而助力新時代的發展。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幫助學生確立科學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政治品行,使高校的人才培養能夠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首先,高校要繼續鞏固和強化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將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系統、全面、生動地向學生進行普及教育,使其具備良好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觀點分析問題、指導實踐,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社會思潮,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指明正確方向,營造良好氛圍。其次,高校要積極做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與闡釋。要著力培養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情感,促使其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認同,外化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行為。再次,高校要積極發揮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引領作用,在政治上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導引護航。
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機制,其目的在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載體、環境、手段等要素的協同運行。高校要鞏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陣地主渠道地位,利用新型媒介載體改進教學方法,如可采取體驗式教學法、浸潤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氛圍,不斷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納度和認同度。要推進輔導員、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協同合作,這不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熱情投入和積極參與,也需要全體教職員工自覺肩負育人職責,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真正實現高校所有教職員工的全員育人,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聚合力。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是我國當前一個時期內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而且也是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和輝煌未來的行動指南。作為高等教育院校,肩負著培養和造就新一代青年人的歷史重任,不僅需要傳授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化專業技能,更重要是要培養他們具備正確的政治素養,成為符合我國未來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棟梁。當前,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進課堂是形勢需要,歷史的必然。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我們還要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教育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針對校園中存在的現實問題,結合新時代思想的原理,認真領會,細心說教,有的放矢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