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華/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新媒體是現代科技的發展產物。有統計報告表明,截止去年,我國網絡用戶數量已經高達七點多億,突破歷史新高[1]。素質教育背景之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認可和重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受新媒體社會環境的沖擊,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活動、思想觀念、生活行為等都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大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新媒體平臺建設成為首要任務,本文便主要對微信公眾號新媒體平臺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建設及實踐進行探究。
新媒體的概念最早產生于美國,與傳統的紙質媒介不同,新媒體是基于圖像和廣播、電視等介質進行信息傳播的[2]。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新媒體技術的興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新媒體的含義也發生了更多的變化。作為一種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主流媒介,新媒體融合了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所有特點和優勢,同時,又在延續傳統實體性概念架構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了互聯網虛擬性和傳播迅速的特征,使得當今的新媒體展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特點。總的來說,現階段的新媒體具有方便、快捷、內容豐富、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點。新媒體正在悄無聲息的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普及為新媒體平臺的構建提供條件,使得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根本性轉變。在新媒體網絡平臺當中,所有高校師生都是信息的傳播者和接受者,也都能夠通過線上溝通交流來發表自身的看法,亦或是表達個人情緒。這種新的教育平臺大大地改變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單向性,實現了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打破了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使得學生只需要通過簡單的電子設備便能夠隨時隨地的實現對教育信息的獲取,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途徑。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主要是以心理健康輔導課程為主,通過建立心理咨詢室、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這種教育形式往往都是固定的,只在規定的時間和場合進行,具有較高的局限性。新媒體的普及大大地減輕了教育者的工作壓力,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使得老師隨時都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以互動式的形式進行線上教學,并能夠獲取更加多樣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具有可選擇性的教學內容,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現實當中,很多人會對存在心理問題的人報以歧視的態度,進一步造成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擴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建設,加重心理疾病,一些學生甚至開始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恐懼和厭煩的抵觸心理,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建設有效的改善了這一問題,由于新媒體平臺具有虛擬性,因此,學生可以在虛擬的網絡環境當中進行匿名的情感表達,并通過這種方式來大膽的向老師進行傾述和請教,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大大提升。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以智能終端為主要載體,提供即時網絡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軟件,微信群體用戶量正在快速增長,微信公眾號的應用功能也日漸豐富[3]。從目前高校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建設現狀來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微信公眾號依舊沒能充分的發揮出作用,部分高校的微信公眾號內容編輯過于單調,且更新速度較慢,使得學生的參與興趣大大降低。一方面,很多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臺的投入支持有限,所建立的微信公眾號也大多都只是擺設,平時的運營和維護也沒有落實到位;另一方面,學生真實的通過平臺進行心理咨詢的現象還是比較少見,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問題依然沒有通過微信平臺得到有效改善。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建設應該與線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結合,實現線下與線上的對接,根據學校心理輔導課程的開設情況與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現狀,在微信公眾號的建設當中,成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模塊。其次,還要加強模塊內容的設計,以增強公眾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互動興趣。再次,還需加強互動交流,提高更新速度,對心理咨詢模塊、心理健康教學知識模塊、心理危機干預等模塊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編排設計。最后,還要針對學生的心理變化特點,創新心理測評方式,為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渠道。
微信公眾平臺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是一個獨立的、完善的網絡系統,除了基本的心理咨詢與教育模塊之外,還應當包括較多的子功能模塊,比如,心理咨詢預約模塊、心理測評方式選擇模塊、心理傾述方式和傾述對象選擇模塊、線上團體教育宣講模塊等。
要想提高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公眾號管理人員就要及時的更新發布教育內容,創新多種線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比如,社團活動、線上聯誼活動等,還可以在平臺上向學生開通意見征集渠道,在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時候,要多采用幽默性的、風趣性的語言,使得宣講知識更能夠為學生所接受。開設互動論壇讓學生進行表達和交流,心理老師也要適當的參與討論和點評,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制作高質量的微課視頻等,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一方面,微信公眾號平臺管理人員可以針對學生建立動態的心理健康管理檔案,通過劃分歸類心理疾病程度,實施不同的心理引導干預對策,如,分享減壓音樂、有氧減壓運動教學視頻等,讓學生可以選擇喜歡的方式進行解壓。另一方面,教育人員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好危機干預防范,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5]。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微信公眾號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踐時,平臺管理人員和教育人員一定要提高重視,不斷完善公眾平臺的功能模塊,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開展多元化的線上教育活動,加強心理引導干預,同時,提高自身的專業性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