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輝
黃河科技學院
隨著創新創業教育的不斷深入,應用型本科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人才培養環節引入了創新創業元素。應用型本科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類型并大力發展,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高校和社會的普遍認可。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作為汽車服務工程本科專業的核心課,主要培養學生利用汽車保險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進行理賠實務操作及風險思維能力。在行動體系語境下能力構成分為學習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在知識和能力的作用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的培養在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我國教育部2018年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文簡稱本科國標),同時在工程專業、示范專業等專業開展三級專業認證體系,意味著“專業為王”的時代到來。汽車保險理賠課程歸屬金融保險范疇,但在知識體系上涉及商法學、管理學、工程科學以及機械學科等相關學科知識,在內容上涵蓋權利域、市場域、文化域等。囿于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的本質屬性,牽涉學科較多,導致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經過調查學生普遍對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大多學生認為在實際參加工作后以單位崗位培訓完全可以滿足相關知識與能力要求,而課堂中的知識傳授意義不大。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是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并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保證,而課程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1]教學中應著重對汽車保險與理賠教材進行分析,對課程內容進行權利域、市場域和文化域進行內容重構;最后通過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構建汽車保險與理賠知識體系與能力結構。
本科國標規定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為機械類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應用型本科教材與研究型大學本科以及其他高職高專在教材開發上,區別主要體現在突出實用性和校企合作共建課程,因本科課程的開發按照理論體系來構建,而高職高專按照行動領域體系來構建。本科課程要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專科的課程要解決如何做,怎么做更好的問題。以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網文津搜索為例①,輸入“汽車保險與理賠”后可搜索出有208本出版的著作。年度主要分布為2018年2本;2017年32本;2016年25本;2015年18本;2014年15本;2013年13本;2012年16本;2011年19本;2010年19本;2009年8本;2008年12本;2007年9本;2006年7本;2005年6本;2004年5本;2003年1本;1990年1本。以上數據顯示,2003年出版汽車保險與理賠著作有1本。2008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出版12本。一直持續到2010年有新突破,數量達19本。2016年和2017年均在25本以上,其中2017年達32本。這些數據的統計由于平臺數據的更新問題,部分數據未列入其中,為了方便研究樣本的獲取使用。基于課程開發的邏輯路徑不同,現有高校使用的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教材在區分度明顯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其一,高職高專的現有教材在突出實踐性的同時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縮減。應用型本科的類型化,對課程體系的變革和教材開發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二,多數的保險與理賠教材的前言介紹本書的適用范圍時過于寬泛。如“可供企業人員參考閱讀”,實際中企業實務人員對于高校的教材的參考并不多,更多的是以保險公司內部的培訓資料為依據。這樣高校課程教學與企業之間存在一道鴻溝,為了打破這一僵局國家出臺關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政策引導。其三,應用型本科的轉型自2014年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開始,其發展和歷程仍在一個特殊的階段,此階段將技術應用型大學作為辦學定位的終極目標。
我國現有汽車保險與理賠教材內容大致涵蓋以下方面的內容。主要包括汽車保險基本知識、保險合同、保險基本原則、保險公司的業務管理、機動車商業險、汽車保險與理賠的實務操作、汽車保險風險的控制、汽車消費貸款及其保險。在實踐性較強的教材中大量刪減了相關理論較強的內容,這種做法的弊端是在知識體系上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針對應用型本科而言。[2]針對此狀,在應用型本科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運用問題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具體的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的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模式,首先要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構。重構的目的在于把握汽車保險與理賠的問題實質,汽車保險理賠可以作為制度和金融產品兩種路徑來分析。汽車保險制度符合一般制度的理論正當性,即“關系—秩序—制度”。這個邏輯徑路中的關系是指社會關系,社會關系主要體現為法律關系、經濟關系。法律關系主要包含了侵權關系、保險合同關系。秩序為制度的價值追求,如公平、正義、效益等。這種價值追求靠制度來保障和實現。保險制度為現代性語境的風險規避手段。在學理上,可以分為制度論、主體論、行為論和市場論。基于風險存在商業化運作手段的風險規避制度即制度論;從主體論的角度來看,保險是投保人與保險人基于契約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行為論來看,保險是投保人(消費者)的基于契約的風險規避行為;從市場論的角度來看,保險是保險人在金融市場的產品。
汽車保險的權利窮竭以及制度失范。一般情況下保險對被保險人的侵權責任進行轉嫁承擔。但有例外,例外的情形即在合同條款中的除外責任進行免賠。除外責任的情形可以歸納為故意犯罪行為所致事故、權利狀態非法或被保車輛非被保險人或允許駕駛人實際控制。免賠有絕對免賠和通過購買不計免賠附加險的途徑實現理賠。這是原則下的例外之例外。這一點充分體現了制度的商業化運作手段即市場規則的應用。如犯罪和不投保無法啟動保險與理賠的程序,出現汽車保險權利的窮竭現象,可以利用商業手段進行彌補,但彌補的兜底原則是合法性原則。制度的失范導致了汽車保險理賠程序的無法啟動,出現的情形是沒有購買保險或者主體實施了犯罪行為等。這樣保險制度不再發揮作用,又恢復到侵權責任法律關系,由司法途徑解決矛盾和糾紛。
依照社會關系的疊加和相互映射可以將汽車保險知識歸納為權利域、市場域以及文化域。權利域是指保險合同主體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人之間互為權利義務關系。還包括實際賠付中的受害人(請求權人)或其他利害關系人。汽車保險的權利域從法律上進行資源的配置,主要涉及物權、債權(侵權之債)。汽車保險的市場域主要體現為,保險作為金融產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以其利益最大化為終極目標。主要包含營銷、管理和消費者需求差異化、客戶滿意度等內容。汽車保險的文化域主要體現為消費者的風險思維能力提升,出現了風險商RQ以及寬客(定量分析師)等概念。
基于汽車保險理賠教材的分析和知識的重構,學生利用課程能夠分析案例,以具體的案例為問題,進而進行研究性思維訓練。本文以本科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中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內容講授為例,對問題導向的研究性教學模式進行探索。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為商業險,每一個主險都要從保險責任、責任免除、免賠率、責任限額、賠償處理等部分來學習。在講授完保險責任的知識后,責任免除部分為重點內容。
首先導入案例。某甲將車外借給朋友乙,此時甲為被保險人,同時也可能為投保人和指定駕駛人。乙為允許駕駛人。假設乙在使用完車后在歸還的途中,將正在出門辦事的甲撞傷。請問此時甲是否為第三者,能否獲得保險公司賠償?學生進行思考,并嘗試解決。在具體的知識講授過程中以我國《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綜合商業保險示范條款》(下文稱示范條款)為依據,文本解釋的內容較多。此部分對示范條款的責任免除部分進行逐條的解釋,其中第示范條款第二十六條第四款“被保險人、被保險人允許的駕駛人、本車車上人員的人身傷亡保險人不負責賠償”。就這一條規定是否能夠對此案進行很好地解決,學生疑惑較多。這時候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思考。
其次,將問題本身的具體化進行學術抽象化。我們對甲向已借車,并乙開車將甲撞傷的具體問題抽象為“被保險人允許的駕駛人將被保險人撞傷,被保險人能否作為第三者獲得保險賠償?”這樣形成了理論涵蓋較高的學術命題。此時學術結合社會實踐,考慮此種情況被保險人和允許的駕駛人是否為同一車上,就成了關鍵因素。但案例中是被撞,肯定是不在同車。假如同車還有誰駕駛的問題。這時候需要根據抽象的命題進行以下思考,示范條款第二十六條第四款中的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允許的駕駛人以及本車車上人員的人身傷亡不負責賠償。本案中不涉及財產的問題,不予考慮。至于示范條款第二十六條第四款的適用需要解釋,示范條款為合同文本。保險公司對此條的解釋構成了問題的關鍵,到此時學生肯定會有疑問,老師到底是賠償還是不賠償,合同文本寫的不是很清楚。繼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關于第三者的規定的在我國《保險法》和相關規章、政策中有所規定。第三者責任險是指被保險人及其財產和保險車輛上所有人員與財產以外的他人、他物。所謂“所有人員”,車上的駕駛員、售票員、裝卸工、乘客、搭客等,這些人不屬于第三者,但下車后除駕駛員外,均可視為第三者。私人車輛的被保險人及其家屬成員都不屬于第三者。假如按照示范性條款的規定保險公司肯定不賠償,而且是排除了被保險人為第三者的情形。但根本的問題是被保險人是否因為沒有駕駛車輛而成為受害人會失去被保險人的主體身份。答案是肯定不會,這樣按照合同文本保險公司拒賠。但是這樣的處理結果會出現顯示公平的嫌疑,在學理上應該如何思考呢?
最后,升華問題的本質并命題。此案的問題在于侵權責任關系和保險合同關系使用規則的沖突問題,這樣給學生升華了問題本身。侵權責任關系適用債的民法規則,而保險合同適用商事合同的規則更為合理。本案的解決在于適用規則的選用以及規則的沖突協調問題。學生根據升華后的命題進行進一步思考,并查閱相關文獻,撰寫小論文。從實際案例出發,抽象案例為理論問題,進行理論分析,解決案件。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性思維,進行專題學習思考,提升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
注釋:
①訪問網址國家數字圖書館文津搜索http://www.nlc.cn/,訪問日期201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