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都學院
(1)近三年就業率保持85%以上,就業離職率較高。本院近三年就業率分別為87%、87%、85%,略呈下降趨勢;而離職率分別為42%、45%、47%,略呈上升趨勢。從報告可知大部分學生畢業去向仍是“受雇全職工作”,但是由于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福利薪資待遇偏低、個人發展空間不夠等原因,選擇離職,尋求更好的發展。
(2)畢業生扎根成都、立足四川,為本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近三年畢業生留在四川工作的占據8成以上,分別為81.7%、83.3%、83.7%。從四川省的就業城市來看,近6成畢業生選擇在成都就業,三年成都就業畢業生分別占據64.9%、65.3%、68.2%,為成都建設一線城市提供了人才儲備。
(3)畢業生月收入穩步上升,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性大。本院近三年畢業生月收入為3742元、4282元、4398元,雖然略低于全校平均水平,但是呈穩步上升趨勢,且就業現狀滿意度從2015年的56%,大幅度上升到2016年的70%,2017年保持在68%,連續兩年高于全校就業現狀滿意度平均水平。畢業生就業與專業相關度較大,近三年分別為75%、72%、72%,且大部分從事于教育行業和小微型企業。
(1)畢業生“慢就業、不就業”現狀嚴重。我院畢業生為藝術類學生,家庭條件優越,可以幫助解決就業問題。學生缺乏求職主動性,導致“不就業”現象出現。且我院專業畢業設計考核較難,畢業生通常選擇先完成畢業設計,再慢慢找工作,出現“工作總是有的,無論好壞”的心理,導致“慢就業”現象嚴重。
(2)畢業生缺乏長期職業生涯規劃,學院總體就業質量不高。藝術類學生性格隨性、無耐心和毅力,缺乏長期職業生涯規劃和對自身優劣勢的定位。且我院對口就業崗位本就面臨流動性強,加班待遇低等問題。畢業生就業后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達不到期望要求,出現失落和對專業不滿的心理,導致畢業后離職率較高,頻繁跳槽,多種原因致使藝術類學院整體就業質量不高。
(3)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技能,求職意愿不強。通過學校的求職問卷調查和麥可思報告顯示,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簡歷指導和面試指導等方面的技巧。致使與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求職意愿日漸下降。而學校學院每年都在進行和開展相關求職技能培訓,學生通常只有需要時才會關注相關通知,導致與就業指導擦肩而過,長期處于找工作的迷茫時期。
(1)就業指導課程化,提高學生就業重視程度。學校應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對應開展《職業生涯導航》、《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優化各專業課程結構,建立適合當前大學生就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需求課程體系。加大課程建設投入力度,加強課程建設與改革。通過課程設置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擇業觀,明確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高效利用大學四年時間。同時通過課程的植入,讓畢業生更好地了解學校相關就業政策和指導服務內容,增加學生畢業就業選項,提高學生就業意識。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就業,從課程上讓學生了解就業。
(2)就業指導專業化,擴大就業指導覆蓋面。高校應積極搭建就業指導專業化教師隊伍,組建以專業老師為主的就業技能培訓、專業實踐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實踐教育、簡歷培訓、面試培訓等指導教師團隊。從不同方向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和培訓,建立就業指導導師制。在提升就業指導服務質量的同時,擴大就業指導覆蓋面,讓在校學生都能通過就業指導相關服務,了解就業相關平臺,獲取就業機會、提升個人求職技能、拓寬就業渠道。
(3)就業指導精準化,穩步提升就業質量。建立就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和就業咨詢工作站,通過網絡化平臺、談心談話做到與學生實時互動、答疑解惑。同時通過多途徑摸清就業困難和有特殊就業意向的同學,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由班主任和就業指導教師直接開展就業精準服務工作,進行個性化“一對一”咨詢。根據學生對應需求,配置對應就業指導服務,切實從心理上、經濟上解決學生就業疑惑,引導學生早就業、就好業,穩步提升就業質量。
本文以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連續三年麥可思數據報告為依據,揭示了高等教育學校藝術類學生“慢就業、不就業”,缺乏職業規劃、求職技能、求職意愿等相關就業現狀,并根據現有問題針對性,提出就業指導課程化、就業指導專業化、就業指導精準化等相關措施。進一步提高專業建設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