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我國順應時代的需求,也逐漸構建起了“核心素養觀”,并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行業。但通過對大量資料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在高等教育中,“核心素養”的培育主要體現在對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研究中,對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的研究尚屬空白。
隨著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已成為新時期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如何把高職學生培養成為專業技術能力較強的實用型人才,同時又是擁有健全人格,高尚品質的“健康人”,高職教師在其中承擔著重要的任務。
教師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高職院??沙掷m發展的堅實根基所在。好的教育必須要有好的教師,正如原哈佛大學校長科南特所說:“大學的榮譽不在她的校舍和人數,而在她一代代教師的質量”。在高職教育中,高職課堂是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部分,高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更應該給予學生的是道德層面、職業層面、能力培養層面等多維的教育與滲透。這就意味著教師核心素養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人格認知,成長發展,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點問題。
加強高職院校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構建高職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體系,實現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符合時代需求,符合高職院校優質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
“素養”,作為名詞,指長期養成的符合社會要求和待人處事的態度和涵養。作為動詞,“素養”指在一定素質基礎上,通過學習和鍛煉,為達到有效的目標所要求的水平、素質所做的自我努力的過程。素養的形成充分體現了一個人不斷發展和自我提升的動態成長發展的過程。一個人的素養由多方面組成,其中對人影響最大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核心素養”?!昂诵乃仞B”亦稱“21世紀素養”,是人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與人性能力。不同的職業人群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是不同的,高職教師從其職業特點出發,其“核心素養”應由道德素養、職業素養、學術素養三部分組成。
高職教師“核心素養”理念的傳播途徑、如何實現高職教師“核心素養”的自我培養、如何實現高職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學過程的全方位結合、如何實現高職教師“核心素養”對優質人才培養的現實作用等一系列問題是研究優質人才培養目標驅動下的高職教師“核心素養”培育體系構建過程中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做為高職教育的一線教師,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和近年來對高職教師“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研究,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高職教師“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培育。(1)通過高職教師“核心素養”理念的推廣,在高職院校中構建起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平臺,并逐步形成完整的體系,使高職教師與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師生關系,在傳授學業與技能的同時,加強對高職學生的人文關懷與素養培育。(2)通過對培育教師“核心素養”這一理念的宣傳與定位,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對高職教師人文關懷的不斷提升,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責任感”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等。(3)推動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師評價體系、職稱評定等方面的改革,改變過去僅以授課的數量、發表論文的數量、課題研究的數量、比賽獲獎的數量等框架似的量化標準來衡量一名教師的優劣,反而忽略了教師同時也應具備的道德素養、職業素養等要素。(4)為高職院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以教師“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整體建設方案。對優質人才培養目標驅動下的高職教師“核心素養”培育體系的構建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為高職院校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以教師“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整體建設方案與合理化建議。
高職教師的“核心素養”是大學教師追求崇高境界,成就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鐘祖榮早在年就講到,“自主發展,首先意味著教師要有發展的內部動力,而不是依賴于外部的要求。這種內部動力來自于教師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高職教育中,教師是實施者與組織者,是知識傳播與創新的主要力量,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能力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有直接影響。根據高職院校實際情況與教師需求建立培養目標,選擇構建模式和培養內容,建設與研究滿足高校及教師要求的綜合性發展平臺,增強教師核心能力和專業素質,構建優質人才培養目標驅動下的高職教師“核心素養”培育體系,促進教師更好地發展,從而實現對高職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斷豐富與發展,推動中國高職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