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紅/中共岳陽市委黨校科文教研室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進行了強化,作出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許多新的實踐要求。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們更應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①。這一定位,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階段和部署。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客觀事實與宏觀環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具有重大政治、理論和實踐意義的歷史性決策和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一系列基本問題,描繪了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毫不動搖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方針和主心骨,具體落實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過程,切實增強全體黨員干部的認同感,在意識形態領域具有指導地位的馬克思主義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不斷鞏固。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這一部分中提到意識形態工作,“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②,同時也強調“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③,因此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④,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道德規范的精華和濃縮,作為意識形態領域的上層建筑,本質上其實就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指南。“在整個社會主義價值觀念體系中居于核心和統治地位,是起主導和支配作用的價值理念。”⑤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應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問題,也一直是理論界的研究熱點問題。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偉大戰略任務,并且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三個層面、24字。黨的十九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并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遵循和理論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曾明確提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并且圍繞“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求“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這一論述,切合中華民族目前所處的國情和國際定地位,“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同時,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呼喚新的風貌、新的姿態的“時代新人”來引領、團結、凝聚十幾億人共同奮斗。這也是新時代賦予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與重要責任。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要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高度的文化自信,更離不開文化的繁榮昌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不跟我們傳統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那就顯得很蒼白。因此,第一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滋養。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同時結合時代內涵不斷創新。第二要從革命文化繼承傳統。革命文化是以“五四”精神、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核心,于中華民族的危難關頭萌芽,于戰爭時代成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集中體現。新年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應以革命文化為載體,顯得生動、可感和可親。第三是要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力量。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作為靈魂工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⑥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了許多重大部署,提出通過“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的目的。
首先,通過教育引導使人們形成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意識。要把可信價值觀轉化為全體公民接受和認可的核心價值,同時內化為民族的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需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一是要從兒童抓起,尤其要從家庭抓起,從其社會化進程的初始階段就開始對其進行教化。在出生不久和開始形成自我意識的人生初始階段,兒童通過模仿身旁親人的言行舉止,通過與最親密的人的互動來完成對世界的探索。這時,父母和整個家庭成員的行為就顯得尤其重要。之后,他們會逐步加入父母和朋友的生活圈,再后來他們進入學校,然后就業,在這一逐步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在不斷觀察和模仿別人,會得到鼓勵,也會受到批評,他們的人格和個性特征就這樣塑造出來。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關鍵在于培養孩子的德行,塑造孩子的人格。二是重視媒體的作用。新媒體的出現是新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年輕一代在接觸新媒體的宣傳和引導中逐步實現社會化,確立自己的德行規范和人格特征。社會化同時也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文化學習、生活方式養成和價值觀確立的過程。那么該怎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成全體社會成員的內在行為規范任務非常艱巨。這一過程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完善和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過程。我們在宣傳過程中既要通過一些宣傳文字意義上的宣傳,更重要是通過在一些具體的、可感的人物行為, 通過影視作品、先進典型、文學藝術、人文景觀等一些載體,讓大家真切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魅力,“潤物無聲”地傳遞價值關懷。一部好的文學藝術作品對人產生的影響,不僅僅限于價值觀方面產生正面引導的效果,關鍵帶來精神快來。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群體,傳達核心價值觀的最好的方式不是讓他們機械地死記硬背,而是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同身受,潛移默化地受到具象化的熏陶和體驗式的影響,獲得情感的認同和審美的熏陶,從而達到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三是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首先要教育黨員領導干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起模范帶頭作用,營造健康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生態環境,持之以恒推進黨風政風建設,毫不懈怠抓好黨性教育。黨員領導干部要以自身實際行動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價值觀的魅力,用高尚人格感染人、帶動人。思想上要加強引導,加大對優秀共產黨員的宣傳力度,挖掘身邊優秀共產黨員的典型事跡,用榜樣的力量和楷模的風范帶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努力向上。
其次,通過習慣養成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確證。價值活動和價值關系產生的基礎是實踐。實踐能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支配主體價值觀的產生、形成和實現,是主體價值觀價值取向的決定因素。因此我們要特別注重習慣養成,從而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落到實處。因此我們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起來,使它形象化、日常化、具象化和生動化,大家都能真正感知和領悟它,將它轉變成為自身的堅定理想信念,同時外化為實際行動。當前我們在價值觀的宣傳灌輸過程中,要找到傳統經典與當代生活融合的方式,特別要重點探索“經典”、“傳統節日”和“鄉土”等傳統融入途徑。比如我們可以:加大對于傳統經典的宣傳和利用;嘗試研究將傳統禮儀習俗和現代文明結合的禮儀、服飾和用語等;對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加大宣傳和普及力度,在國家重大節慶活動中將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魅力展現;繼承發揚傳統家訓文化,探索建設新鄉賢文化,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銘記鄉愁等等。通過以上實踐方式,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融入真正得到落實,就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充滿了朝氣和陽光,同時也實現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目的。
最后,通過制度保障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常態化。道德良心僅僅依靠正面的肯定和鼓勵是不健全成熟的,必須要有相應的否定和懲戒機制。制度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正式制度,是指通過文字建章立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律,法律是國家強制的制度和規范,同時也包括各個地區、部門的規章制度,這也是強制性的。二是非正式制度,是指沒有文字記載,大多都是約定俗成,但在人們的相處交往過程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非正式制度主要通過民德和民俗體現,它把政府的強制性規范和社會約定俗成的規范內化為人們行為準則,當然受到社會輿論監督。民德是一個民族最為珍貴的傳統,它強調這個民族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違者必定受到社會輿論的嚴懲和譴責,例如虐待兒童婦女、不贍養老人等。要加快推動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和糾偏機制,全社會形成鮮明的價值取向,旗幟鮮明地保衛正義,對一切丑陋現象毫不留情,最終實現善有善報。增強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規則觀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對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善于運用法治手段解決,對英雄及其所代表的主流價值導向堅決捍衛,弘揚善德美,守護公平正義,營造有利于行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法治環境。
注釋:
①②③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⑤李海.主流意識形態安全視閾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科學社會主義 ,2014(6).
⑥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