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研究調查報告顯示,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都普遍不足。具體表現(xiàn)方面如下:
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只有一成大學生對自己的大學學習進行了細致的規(guī)劃,并且認真地執(zhí)行,這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有很強的自制性,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而將近七成的學生只是做了一個大致的規(guī)劃,在他們眼里,大學四年會出現(xiàn)很多的變數(sh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到了什么時候再去想該做什么、怎么做,因此學習動力嚴重不足,也有很多同學制定了規(guī)劃,但從未對此付諸行動;還有兩成的學生對自己生活沒有任何的規(guī)劃,因為他們沒有對未來規(guī)劃的意識,未來缺乏整體規(guī)劃,在生活和學習中沒有任何的目標;對今后的就業(yè)情況和所學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毫無所知,對待學習十分消極,學習動力較差。
在調查統(tǒng)計中,許多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應付課程考試,只有很少的部分是為了學習專業(yè)知識來提升自身能力。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覺性,上課出勤率低,學習狀態(tài)較差,對學習缺乏主動性。
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近三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排名和拿獎學金十分重要,從踏進大學校門的那天起,他們就為此做好了準備,并且付出努力,學習動力十足。但是剩下的七成中對學生獎勵辦法政策等毫無興趣,對于降級退學等懲罰措施也沒有絲毫的緊迫感,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來決定是否學習,自控能力較差。
在1999年,國家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推出了高校擴招政策來增加居民的教育投資,近年來全國高考人數(shù)呈現(xiàn)出減少趨勢,但是錄取人數(shù)確是不降反升,高考錄取率逐年遞增,從起初恢復高考時期1977年全國普通高考錄取率為僅為5%,到1998年的34%,政策出臺后,1999年錄取率為56%,2010年為69%,直至最近的2017年全國高考錄取率超過82%。所以生源質量照比以往有較大幅度的退步,學生對大學學習整體認知也發(fā)生了改變。
在每年的志愿填報中,會有很多學生在高考中失利,沒能考入自己向往的大學或專業(yè),理想和現(xiàn)實存在較大差距。部分學生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順從父母的意愿,導致對所選專業(yè)缺乏足夠興趣,導致厭學情況的發(fā)生。
我國自從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現(xiàn)在的大學生85%以上都是獨生子女。在我國,受傳統(tǒng)思想觀念影響,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比較嬌生慣養(yǎng),這些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缺少了學習的動力。
學習動力與進取心有著很大的關系,學習動力受到學生自我意識等因素影響較大。只有自身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激發(fā)自身斗志,并為此制定一系列目標,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積極做好新生入學教育,邀請優(yōu)秀校友或畢業(yè)生代表定期與大學生分享學習經驗,發(fā)揮榜樣力量,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內心成長尤為重要,要提升大學生的學習動力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家長在孩子學業(yè)方面的幫助主要是經濟支持和精神支柱,很多學生都認為家長的思想引導和精神鼓勵能夠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得到目標與動力。因此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加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更直觀的了解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及時解決。通過家庭來引導學生提升學習動力,實現(xiàn)學校與家庭的良性互動和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袁莊鵬.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原因探究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6(11).
[2]胡超華,侯林.高校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探析以及對策建議[J].科技資訊,2015(14).
[3]張婷.淺析高校淘汰機制在促進大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方面的作用[J].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