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軍/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
高校所開展的思政教育是隨著社會改革而發生變化的,無論是教育方式以及具體內容都是發生變化的。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性,讓學生獲得更好的思想引導以及行為觀念教育,就需要依據教育改革創新教育路徑,強化思政教育起到的育人功能。通過對各項學術資料進行分析,能發現高校實施思政教育體現滲透功能強大以及教育目的較明確等特征。高校需立足這些特征創新思政教育的路徑,為學生實施創新性的思想引導,增加課程教育的引導性。
高校實施思政教育是讓學生得到更好的行為引導,通過課程教育讓學生感受正確的價值觀念,促使學生深層面理解教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更高層面的道德修養。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單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傳輸,也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實施滲透性的教育。在推行思政教育時,高校應該結合學生生活以及學校環境對他們進行思政教育,在各個環節中滲透教育思想,有助于學生樹立更好的思想認知。思政教育體現一定的實踐性,通過實施多種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也能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以及實踐中感受思想教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逐漸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準。
思政教育是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高校在對大學生實施思政教育時,需要考慮社會發展以及時代變化對思政教育起到的影響。通過對各項學術資料進行研究,能發現高校推行思政教育時體現明顯的時代性。高校對學生滲透各種教育思想,不僅是理論上的課程教育,也要依照時代發展對教學內容以及方式進行更新,不同時期所開展的思政教育是體現不同要求的。而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創新性,就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組織各種教學實踐,重視對學生開展社會主題的思想教育。
各種實踐活動都是體現一定實踐性的,高校對學生實施思政教育所開展的各種實踐活動也是具有實踐性的。通過對學術研究資料進行匯總與分析,能發現高校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知識學習能掌握社會發展,讓學生樹立接受社會發展的意識。同時,通過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希望讓學生通過課程以及各項實踐教育能獲得全新的生存技能,逐漸成為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梢哉f,高校所開展的思政教育體現很強的目的,通過實施思政教育促使學生掌握全新的知識,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
本文認為高校要想強化思政教育起到育人功能,就需積極創新課程教育的路徑,提升課程教育的育人效果。首先,高校需要積極創新育人理念[1]。高校應該嚴格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超越原本的教育目標。高校要想積極創新育人理念,就需要重視學生在知識傳輸中自我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高校也需要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及公民素質的能力培養,促使學生獲得更高層面的能力培養。此外,高校也應該對學生進行個性培養,對學生進行集體意識的培養,以此實現實踐育人該項教育目標。
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實踐起到的育人功能,就需在原有課程教育基礎性上實施創新,強化專業教育起到的引導效果。高校應該創新育人實踐內容,提升思政教育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首先,高校應對學生實施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感受時代發展提出的成長需求。其次,重視對學生開展理念教育[2]。通過實踐教育讓學生明白民族振興以及中國夢的內涵,堅定學生創造個人成長以及精彩人生的信念。最后,對學生實施廉潔教育。通過開展多種新式的實踐教育,讓學生感受到對貪污腐敗進行懲治的意義。
高校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就需要創新育人實踐途徑。第一,高校應增加實踐育人的力度,提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教師可通過情景教學以及演講教學等方式進行教育,增加實踐教育的育人功能。第二,高校應該對課外實踐的方式進行優化。高校可通過小組以及集體等形式開展教育實踐,讓學生感受到思政實踐起到的引導效果。通過創新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能改變思政教育的途徑,增加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能動性,提升思政教育起到的育人功能。
高校所開展的思政教育應該依照時代發展進行創新,增加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強化思政教育起到的實踐育人效果。通過對各項學術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思政教育體現滲透功能強大以及時代性明顯等特征。本文認為高校需要積極創新育人理念,促使學生獲得更高層面的能力培養。同時,高校也需要創新育人實踐內容以及實踐途徑,增加學生參與教育實踐的能動性。通過開展以上創新工作,能創新思政教育的路徑,提升該項教育起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