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作為一種育人模式的新方法,以及解決當前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徑,我國大學的書院制改革,借鑒了歐美大學博雅教育與導師制的經驗,傳承了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精髓,在他山之石與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歷程。
2005年,復旦大學成立志德、克卿、任重、騰飛四個書院,面向大一新生推行通識教育;同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文治苑”;2007年,華東師范大學成立“孟憲承書院”,對師 范生實行導師制并開展通識教育;2008年,淮海工學院東港學院進行了書院制學生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同年,汕頭大學成立至誠書院。據最新研究顯示,截止到2017年3月,我國共有37所高校建立了114所書院。
(1)選擇優良的校園地理位置。回望歷史長河,中國古代文人學士基于環境育人的思想,都將治學、講學的地點選定為景色優美的僻靜之處。如岳麓書院,就坐落于古木參天、濃蔭蔽日的岳麓山腳下。我國高校建設書院時也十分注重地理環境,如應天府書院建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等。(2)開展書院內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高校大部分都在書院設置了公共活動區,提供師生學習、娛樂、交流所需的資源。同時,學生宿舍的內部環境、設施也有所改善,如安置飲水機、洗衣機、空調等。
(1)設置有教育意義的院名、院訓等。如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均以其老校長的名字命名。另外,部分高校書院的院徽、院匾、楹聯等由學生自己設計,以此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歸屬感。(2)定期舉辦有組織性、教育性的校園活動。
(1)聘用專職教師。部分高校建立了書院獨立的管理、服務機構。(2)開設通識教育課程。如復旦大學于2005年首創核心通識教育課程。(3)鼓勵學生自我管理。部分大學在書院中設立了學生管理委員會,以此支持、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管理。
當前,我國書院制改革建設時間尚短,但可以看到的是,在實施完全學分制,大學按學科大類招生等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的背景下,書院制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建設內容是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
我國書院制改革是在借鑒歐美大學住宿學院制度,傳承中國古代書院精髓的基礎上建立的,它既不等同于西方大學的“非形式化”教育,也不是對傳統書院的照搬照抄。因此,基于我國書院制現有經驗、成果,筆者建議書院制改革可以在以下多方面進行完善。
當前我國高校書院也應更加重視環境對培育學生的影響,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完善以宿舍為主體的學生社區,增添必要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活動設施,大力發揮環境對學生的熏陶作用和育人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而校園活動是高校實現全人教育目標,體現校園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書院通過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精品活動為學生傳遞文化的魅力,是我國高校現行書院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書院制改革中的相關校園文化活動在未來應具備更深厚的文化內涵。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與內容,讓學生體會到更多的文化“幸福感”,也通過文化的洗禮與熏陶,找到自我思想力量的源泉。
書院以培養通識型人才為初衷,推行通識教育是書院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我國高校書院是在借鑒歐美大學推行的博雅教育基礎上產生的,培育全面發展,適應文雅社會的公民,是我國書院制改革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在大學按學科大類招生的背景下,通識教育的推廣與完善當是題中之義。與專業教育相區別,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未來的書院教育將以通識教育來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提升自我的道德、審美水準,開闊眼界與意識,最終成為與世界和諧相處的合格公民。
著名的教育學家,清華大學的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足見教師對一所大學的重要性。
書院是以學生宿舍為基礎平臺打造的師生共同體,正因有了書院這一公共活動空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外增添了溝通,讓學生在與教師的相處、學習中,拓寬視域,提升能力,也實現了教學相長的目的。目前,多數高校書院都聘請了專職的書院導師,全面地為學生提供學習與生活上的幫助。各高校書院在今后的發展中將進一步深入推行師生的“共住同習”,通過聘請高水平、有經驗的書院教師,定期為書院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增強書院師資力量,也為書院的長久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崔海浪.我國高校書院制建設研究綜述[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68~171.
[2]于愛濤,孟祥琦.當代教育視域下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