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體現公民的道德規范和愛國主義,是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取決關鍵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更加重視對中國中國精神文化教育的宣傳,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核心任務,強化中國傳統美德、教育、廣告宣傳、高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中國精神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榮辱觀;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十分強大,具有極強的民族凝聚力和號召力,“公平、公正、美好、誠信”則是對中國精神最完美的體現。
學生文化的自覺形成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不斷發展中國精神的需要,反映在民族文化中的主導地位和堅定信念,并且在民族文化的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要以科學的運用來理解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文化,實現共同發展、薪火相傳。民族文化的價值和信心體現在對文化的捍衛和不懈追求中。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融合了民族文化中的要素,是對精神世界的洗滌,匯聚了精神力量,從而實現個體完善的自我超越。
世界一流高校的建立需要關注一流文化和文化高度的培養。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追求能夠在無形之中培養大學生的中國精神。5月4日青年節講話中,總書記習近平提到“扎根在中國大地上的大學”,不僅繼承和發展了一個人的精神,還需要捍衛人民的精神和自信心。學校自身的氣質能夠體現出民族文化的培養力度,一旦脫離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學校的誠信和歸屬。因此,精神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精華的前提下,需要不斷簡練和深化,形成有文化氣質的大學。
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素質,正所謂:“身正為范,學高為師”,作為一名教師,應更嚴格的要求受感染者的行為舉止,在潛移默化中熏染學生,激發學生強化中國精神。促進師德建設和教師作風的提升,每一位教師,都要以以高尚的品格和行為影響學生,并在中國精神建設活動中,提升個人修養,做到樂于奉獻、為人師表,使學生在自身看到閃光點,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
教師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教學大綱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中國精神。不斷提高和改進課程,改革教學方法,對中國精神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禮儀培訓教育等內容充分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精神的強大以及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
首先在校園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叮囑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中國精神的提升,學校要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并以此為主題開展書畫競賽、愛國詩歌朗誦大賽、愛國形象展示活動、優秀愛國影視作品展示活動、以發送請見的形式邀請愛國老紅軍在烈士墓地進行報告,悼念和其他活動,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其次通過進行培訓,知識問答等,并為學生開設中國精神教育選修課和其他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方法。最后,通過組織閱讀、辦理閱讀周等活動,提高學習興趣,促進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不同專業組織技能競賽,以及創造性的設計競賽,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比賽學習”良好的學術氛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學生的學習不再僅局限于課本,因此教師可以在課下積極運用“互聯網+”教學的模式,通過QQ、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將學生組織到一起,積極宣傳“中國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高職院校培養過程中,實現學生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是一項重要環節。如何做好這項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只有把“中國精神”充分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為一項基本的行動指南,才能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巨大積極活力,有效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實現對人才的培養過程。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2013-03-17.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
[3]習近平.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給北京大學學生的回信[N].中國教育報,2013-05-05.
[4]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馮剛.關于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問題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