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食品工程分院
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發展需要不斷改進完善的方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保證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科學性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關系高職院校的基礎發展,也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本文將以我國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為切入點,對這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1)高職師資隊伍建設質量發展不平衡,受地域經濟發展限制較大。高職院校的發展一般與地域經濟的發展的依附度較大,在發達地區,如:歐美地區,高職院校的發展已十分完善,很大一部分學生在結束高中學業之后,會選擇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的發展水平已經與全日制普通院校相當。在我國,北上廣等地區的高職院校在基礎設施、教師配置上都占據明顯地優勢地位,高職師資隊伍建設也實現了較為科學的發展。因為在發達區域,企業的高職實用人才需求開始擴大,市場需求影響培養數量和學生質量。所以,發達區域高職教師的建設遠遠超過欠發達地區。師資隊伍建設的地域差異也直接影響著該地生源的招收等問題。
(2)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結構不科學,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學要科學地考慮師資隊伍的結構。在我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教師隊伍男女比例不協調、教師專業與實際所學專業不符等情況,理論性的教師與實用性的教師結構比例不合理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在師資建設上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目標。在制定學校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沒有平衡好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兩種要求。同時,在高職院校的招聘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專業要求不是很嚴格,造成很多教師專業背景與教學背景相差較大。
(3)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直接影響師資隊伍建設。在校企合作的發展背景下,尋求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首先需要考慮校企合作的制度環境和制度建設。完善的發展合作制度是院校發展的基石,通過制度建設實現學校轉型發展是當代高校建設發展的要求。我國當前的校企合作還沒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同時,由于高校發展的特殊性,很多限制條件也使得校企合作的發展存在很多困難。一個良好的、自由的發展環境是校企合作更快、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甚至存在抵制院校與企業合作發展,這主要是高校建設者的發展思路沒有轉變過來,限制了校企合作發展。
(1)實行政策扶持和加大經濟建設力度,縮小地域發展差距。對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質量和數量存在地域差異的問題,我國政府要采用資金補貼、技術溝通和人才交流等多方面的扶助措施。資金補貼要根據具體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和補貼考核標準進行補貼。同時,相關教育部門積極組織高職院校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教師溝通實現師資知識結構的相互彌補。同時,高職院校之間可以實行“一對一”的針對合作。這樣能夠較為有效地彌補地域發展的所造成的差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高校要積極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完善的設施建設吸引更多的學生。
(2)積極調整高職師資隊伍結構,保證師資結構的科學性。對于高職師資隊伍的結構問題,要積極進行調整。結構調整方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于教師人員比例問題。高職院校由于專業設置的特點,男性教師較多。女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性別優勢,會較為細心,周全。所以,高職院校在注重男女教師的比例問題。第二,注重教師專業背景與教學要求的相符度。在教師招聘的過程中嚴格受教育背景的限制,同時在教師考核的過程當中,增加多樣化的考核要求,保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第三,對于理論性教師與實用性教師的比例設置要充分考慮專業要求。在學生培養上,注重考察兩個方面的掌握程度,從而提高學生發展質量。
(3)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創造自由、公平的發展合作環境。校企合作的發展形式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發展的環境要求,為了提高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自由度必須保證校企合作的穩定發展。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在學校發展問題上,學校要制定出切實有效的企業選擇制度,企業的選擇要充分考慮院校專業設置。通過嚴格的選擇標準限制了企業數量,提高企業質量。另一方面,企業在選擇學校時要考慮學校真正需要和欠缺的東西,實現針對性的合作,實現校企合作的優勢互補。
本文以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為題,首先分析了我國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對應的建議。本文結合個人工作經驗和文獻參考而成,當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望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葛建民.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9(20):30~31.
[2]李聯衛.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結構與優化[J].教育與職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