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科技大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發生質量型轉變,從過去的“想上學”轉變為“上好學校,好學科,好專業”。教育從“廣覆蓋”向“有質量”邁進將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質,優化人力資源供給,推動經濟社會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高校輔導員面對工作新需求,更應注重夯實工作基礎,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
高素質輔導員隊伍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至關重要。作為輔導員要注重提升知識化水平,提升研究能力。堅持講政治學習,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學習,關注時事政治,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堅持講專業學習,學習教育教學相關理論,了解專業學科學術前沿,在實際工作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其次,在強化知識儲備和優化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注重工作積累經驗,勤于總結和思考,豐富工作內容,把握工作規律性,獲得較高層次的教育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獨特的工作風格。
塑造良好教師形象,樹立良好典范。輔導員既要具有為人師表的內在素質,又要樹立受人尊重的外在職業形象。輔導員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言行舉止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學生學習效仿的對象。“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輔導員要用時刻注意職業形象的塑造,樹立良好典范以感染和激勵學生。
具備敬業精神,擁有積極健康的工作心態。輔導員工作繁瑣復雜,貴在能夠克服職業倦怠,堅持對工作和學生的責任心、耐心和愛心。堅持立德樹人,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成長成才。工作中不愉快、不順心時能自我調節,緩解壓力,面對突發事件時處亂不驚,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方法、有計劃、有步驟的處理。
當前時期,高校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前沿,大學生思想受到多元價值觀念的沖擊,其理想信念直接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因此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培養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使命。
理想信念教育應貫穿在輔導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全方位、全過程。輔導員要普遍地、經常地、深入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學生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首先,要提升學生理論素養和政治思想水平,增強理論認同。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終身受益”。其次,做好引導教育,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增強情感認同。以校園生活為依托,以學生層面的典型問題(理想信念缺失、團隊合作意識不強、不誠信、法律意識薄弱等)和實際困難(生活、學習和心理等)為突破口,結合學生實際需求進行“定制”式的思想引導和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自覺、積極、主動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此外,還要積極開辟新媒體教育陣地,堅持內容新穎,形式多樣,進一步提高吸引力、增強感染力、提升說服力,使理想信念的外延和內涵得到更真實、更全面、更多層次的傳播,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新媒體不僅是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傳遞情感、開放學習的新渠道,也是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載體,更是提升為高校輔導員工作水平的重要契機。利用發帖、關注、評論、轉發等功能圍繞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改革發展、道德法治、創新創業、社會公益等話題開展互動,有利于弘揚正能量,增強和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質。
日常工作中,新媒體為輔導員提供了解學生動態,關注熱點問題、解答疑惑的平臺。新型學生教育管理平臺的建立能夠及時獲取信息,完善對學生思想監測的全面性,提高了對學生動態的預見性。新媒體語境下多樣化的溝通方式也提升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思想碰撞的包容性,營造平等、活潑、愉悅的交流氛圍,消除學生心里戒備和隔閡,師生之間的交流多了一份輕松和自由,由此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新型師生互動關系的建立。
高校輔導員作為“有質量”教育發展的參與者,要夯實工作基礎,堅持以理論過硬、業務精湛、品德高尚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人才為己任,積極營造舒心愉悅的良好校園生態,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
[1]王樹輝.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輔導員工作[J].中國西部科技,2011(09):78~79.
[2]章杰.新時期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探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5(10):26~27.
[3]林天飛.高校輔導員工作科學化的內涵及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