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麗 宮春艷/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為緩解就業壓力,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陸續頒布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為有效引導大學生展開自主創業,大學陸續開展創新創業課程,滿足學生創業需求,指引學生走出創業困境,提升學生創業能力,凸顯創業課程開設科學性。然而,當前未針對創業課程形成系統的教材供大學使用,這就需要各個院校秉持與時俱進原則,結合當前大學生受教需求,調動校本化資源,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鼓勵學生靈活調用所學知識進行創新開展創業等活動,使學生得以更好明晰自身不足之處,彌補傳統教育體系中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空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提高教育綜合質量。基于此,為了使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綜合質量得以提升,研究創新創業課程創新開設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具有提高教學綜合質量的意義。以往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并不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成效,久而久之無法引導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無法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影響教學綜合質量。基于此,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鼓勵學生靈活調用所學知識展開創新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綜合質量,凸顯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價值。
其次,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具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意義。當今社會期許更多創新人才涌入社會主義建設浪潮中,使社會建設更具生命力,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動力,是衡量學生綜合素養重要標準之一,然而以往大學教學僅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對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培養關注度不足,使許多大學生一旦畢業就面臨著失業,無法實現自身價值,也無法為社會主義建設顯現出自己的價值,為此大學需注重培養基學生創新能力,引導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結合社會發展實況與自身能力敢于創業,并掌握創業方法,為此學生需努力學習創新創業課程,提升自身創新實力,樹立創業目標,做好創業規劃,提高創業成功率。
最后,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具有提高學校綜合教育實力的意義。我國作為教育大國對教育事業尤為重視,使各類教育院校如同雨后春筍般,得到蓬勃發展,在教育飛速發展大背景下,各個院校辦學壓力不斷增加,一旦教育水平無法得以有效提升,將會被教育市場淘汰,無法得到長遠穩健發展,為此獨立院校需不斷提升自身教育實力,滿足學生個性化教育需求,使學生看到選擇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就是選擇了更好的未來。學生自主創業與就業幾率是學校的名片,是給學校量身定做的“活廣告”,提升學校知名度,為此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需積極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可更好參與到社會實踐過程中,凸顯該院校教育綜合實力[1]。
通過對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意義進行分析可知,創新創業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教育路徑,可提升學校教育綜合實力,使學生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為此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需注重該項教育,積極開展相關教學,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分析該課程教育實況,以此為依據展開教育創新方略探究。
(1)重視理論弱視實踐。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在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時,過于強調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未給學生準備實踐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紙上談兵的“趙括”,邁入社會后依舊無法展開科學有效的社會實踐,削弱創新創業課程學習成效。同時,在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必修課與想選修課設置的比例嚴重失調,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創新創業課程失去開設價值,無法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目的。
(2)教育方式缺乏創新性。教室仍然采用口傳心授教育模式,無法為學生創新創業做好科學指導,在教學內容、教育邏輯、教育目標上多有重復,同時無法給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實踐時間,使學生仍然在課堂這個小范圍內“閉門造車”,無法與社會發展需求保持同步,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實效性,無法達成教育目標。
(3)無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向學生灌輸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創新創業課程中處于被動地位,無法融入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過于滯后,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無法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使創新創業課程失去開設價值,削弱獨立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實力[2]。
通過對獨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出創業教育課程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可知,該課程教學仍存在許多問題影響教育成效,這些圍繞在教師、學生、課程、實踐、創新等環節的教學不足之處,將削減該課程開設價值,使學生無法提升綜合素養,學校教學質量無法得以有效提升。基于此,為了使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開設更富成效,研究創新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創業課程的方法勢在必行。
(1)改革課程教學體系,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在原有教學課程及相關教學體系中,教師依照既定教學大綱,按部就班落實教學內容,完成教育目標,旨在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升教學成效,然而這種教學體系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無法有效落實創新創業教學目標,為此教師應改革課堂教學體系,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將教學主體視為學生,教學體系圍繞工商管理專業展開,在理論教學基礎上,增設學生實踐環節,其中實踐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累積創新及創業經驗的過程,可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彌補原有教學體系中“理論有余、實踐不足”的教育缺陷,提升課程創新教學成效。在改革課程教學體系,優化教學結構,實現課程教學創新目標基礎上,教育評價體系需同時進行改革,原有僅依據專業考試成績為考核標準的形式將無法滿足創新創業課程教育需求,需在此基礎上,融入創新創業實踐成果評價體系,針對學生在課程中的具體表現給予綜合評價,使學生注重創新,在全新教學評價體系下明晰創新創業重要性,養成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凸顯創新創業課程教育創新價值[3]。
(2)創新課程設計。首先,豐富選修課程。必修課為學生所需掌握有關創新創業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介于課時有限,無法事無巨細的展開全方位的教學,為此獨立學院需依據工商管理專業教育需求,細化教育課程,以選修課形式充實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實現創新課程設計目標,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凸顯該課程創設價值;其次,豐富課程開設形式。除在課堂上向學生講授創新創業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外,還需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實踐平臺,給學生落實創業暢想與創新項目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累積經驗,發現自己的不足,凸顯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價值。例如,教師可借助“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到企業觀摩學習,與企業合作展開項目創新,在企業助力下初嘗創新創業勝利的果實,為學生融入社會實踐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再次,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可組織學生到當今創業類節目中大顯身手,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在同行中角逐,學習他人長處并彌補自身不足,充實創新創業經驗,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最后,采用“雙師”教學模式,提高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創新成效。例如,獨立學院可聘請工商管理專業精英或創業成功者,與專業課程教師構成“雙師”課堂,一方為學生講授理論知識,另一方為學生傳授理論聯系實踐的經驗,在構建高效課堂同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教育目的,凸顯創新創業課程開設價值[4]。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創新方法需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可達到完善課程教學體系的目的,教育目標得以有效落實,使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可在創新創業課程創新開設下,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學校辦學實力,通過改革課程教學體系,創新課程設計形式,凸顯創新創業課程創新教學方法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畢會東,陳朝暉.珠三角地區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 ,2017(12):25~27.
[2]吳迎年,曹榮敏,陳雯柏.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學生創新實踐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7(11):179~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