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花 馬榮霞 羅鳳艷/泊頭職業學院
網絡互聯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明顯,各種思想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碰撞、融合,逐漸形成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態,對學生的思想認知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其中不乏低俗信息的流通,直接影響了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對高等教育亦提出了更多挑戰。尤其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其不僅承載著當代人的培育職責,同時還關系到未來幼兒的成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立德樹人”的實現,尤為重要。
網絡互聯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之間的交流、碰撞、融合之勢日漸強盛,人們的思維意識、行為方式等也因此發生了急劇變化,為高職“立德樹人”的開展創造了便利并提出了挑戰。目前,在國家系列政策指導下,高校“立德樹人”取得了傲人成績,進一步拓展了學生思想政治視野,同時豐富了課程資源,為高素質學前教育人才培育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客觀維度上,受多重因素制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立德樹人”依舊面臨著重重困境。素來,高校一直強調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但實際操作上,卻更偏重于知識、能力培育,輕視德育,對學生的評價不盡完善。就教師而言,其對于“立德樹人”的內涵認知不足,過度重視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創造思維,加之自身道德水平限制,難以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
“立德樹人”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實現是一項系統化工程,對教學各環節及各要素提出了要求。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立德樹人”實現路徑,以供參考和借鑒。
素質教育改革環境下,教師是“立德樹人”的實施主體,其綜合素質建設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最終工作成效。在“立德樹人”面前,所有專業學科教師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作為主體力量的存在,必須要堅定職責操守,不斷提升技能、職業、道德素質水平,以為學生發展提供良好的引導支持。尤其是新一時期,網絡互聯背景下,學生思維得到了極大程度的釋放,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傳統應試教育已然不能適應當前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重視和加強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培訓、教研等方式,促進學術交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深入研究現代教育教學理論,不斷豐富教師的知識涵養,深化“立德樹人”內涵認知,持續提升他們的師德修養,并緊密地與學前教育專業結合起來,營設良好的學生成長環境。而對于教師個人而言,亦需加強自主學習、在職學習,通過網絡、閱讀等途徑,強化自身的職業責任感,以身作則,提升道德素養,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現“立德樹人”,對既有課程設置提出了更多要求,需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重方面做出改變,立足學生發展,提升實際工作效力。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應注重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的滲透,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并適時恰當的對既有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作出創新優化,開拓學生思想政治視野,繼而影響下一代的成長。網絡互聯時代,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為上述目標實現創造了有利時機。為此,在學前教育開展中,教師應以教材為主線,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緊密結合生活實踐,促進知識生活化、具象化的轉變,強化學生主觀認知,并以此引導他們的實踐行為。與此同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前教育課堂上,教師還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積極性,創設引導性情景,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為了進一步消解師生考核時的矛盾,推動高職“立德樹人”實現,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為學前教育開展提供引導。具體而言,高職要關注教師職業發展,建立嚴謹的職業考核標準,將其思想道德素質作為年終考核、職位晉升的重要依據,同時客觀評述他們的教學能力,促進他們綜合提升。在此過程中,應當鼓勵教師、學生、家長等多向參與,保證教師考核的全面性、客觀性,并制定完善的獎懲規則,調動教師發展積極性。而對于學生的評價,亦需遵循其成長規律,了解他們的根本性需求,有機地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關注學生的每一次提升,并作出適時恰當的表彰,對后進生給予更多關懷,形成校內良好的人文氛圍,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完善。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可組織多樣化的文體實踐活動,逐步接入社會生活,引發學生強烈反思,并觀察他們此過程中的表現,作針對性地引導教育。
參考文獻:
[1]嚴紅霞,莊桂山.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政工作中心環節的實現路徑研 究[J].科 教 導 刊(下 旬 ),2017(12):83~84.
[2]何雪芬.遠程開放教育背景下“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7(48):139~140.
[3]殷琛.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與工作機制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8(0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