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綿陽師范學院
大學生社會實踐飛速發展,成為了各級各類黨組織,社團,協會等大力支持和鼓勵的學生實踐活動。各高校通過社會實踐,積極組織策劃并全面普及育人活動,其實現方式不斷多樣化,是大學里廣泛被接受和喜愛的實踐育人的教育方式。高校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其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導作用毋容置疑,充分發揮高校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主導作用,成為新時代的新課題。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要注重教育效益的主導作用。高校在安排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的時候,要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升華學生的思想等作為實踐的中心,其它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這個核心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觀,它要求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經濟效益,要在保證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同時,取得一定的,合理的經濟效益。組織開展大學生實踐活動,不僅是一個對緊缺教育經費的消耗過程,更多的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廣闊時代舞臺,讓學生在舞臺上自由演繹并獲取成果的過程。兼顧經濟效益,不僅使學生的付出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回報,一定程度上節約了教育經費,而且可以以此為契機調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經濟觀念。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高校的主要任務也就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綜合素質全面的專門性人才。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引導他們發現問題,積極思考,創造性的解決學習中、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同時要引導他們善于總結,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檢驗自身的政治素質、思想水平、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心理素質等,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四有青年,為投身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把抽象、枯燥的專業知識同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專業知識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現目前,很多高校都將社會實踐列入了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教學,而且為必修課程,這一趨勢正在普及,也在逐步完善。此外,專業實習也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要部分,其實習的內容與高校和學生息息相關,實習方式和地點相對固定,也便于同高校和學生及時反饋溝通信息,做到互通有無,互惠并進。
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所認同的原則體系以及這一體系的現實化,它是學校傳統、校風、教風、學風、行為方式、物理空間和設施等因素的綜合。校園文化包含的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是整體性、協調性都很強的學生課外實踐形式。這些活動同學生的身心素質、個性發展和生活品質有緊密聯系,因而也成為大學生最容易參與、最自覺堅持的形式。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比賽、訓練、表演、沙龍、活動的組織等方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精神狀態和個性發展起到全面的調節和促進作用。活動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和激烈的競爭狀態中提高了身心素質,保證了學習的高效率、高質量,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品質、個性、情感和興趣等多項素質。有助于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紀律性、集體責任感、榮譽感、民族進取心的不斷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校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職能越來越突出。改革開放以來,高校連年擴招,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壓力讓很多莘莘學子甚至產生“讀書無用論”的思想。面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大學生就業實際,政府和高校在轉變職能的同時,應加強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畢業、擇業、就業的結合,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素質。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就業教育的結合也要實現日常化、長期化。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就應該逐步開展實踐教育與就業教育的結合,做到未雨綢繆、全面深化。
[1]涂淑珍,何永勝.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5,18(2).
[2]李莉.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研究[J].教書育人,2013(27).
[3]李顯棠,段鑫星.論社會實踐對德育模式的優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4]格日樂圖.“中國夢”主題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5).
[5]李志,裴琳,孟東方.社會實踐是高校學生政治價值取向培養的重要舉措——對682名大學生和225名社會青年的調查[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0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