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世熙
摘 要: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了加快課改的步伐,教材理論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無論是教材內容的選擇,還是教材的結構,教材欄目的設置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變,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更突出學科特點及化學學科與社會、科學和技術的關系。教材結構上更彰顯了問題提綱挈領的編排,問題貫穿教學思路。教材欄目的設置上內容選材新穎、形式靈活多樣、功能各顯差異。人教版必修化學教材欄目設置了“科學視野”“科學史話”“資料卡片”“實踐活動”等拓展性欄目,以拓展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能力。
關鍵詞:拓展性欄目;實施策略;教學功能;研究
筆者經過十年對化學教材的使用和研究,把人教版化學教材中設置的“科學視野”“科學史話”“資料卡片”“實踐活動”等欄目統稱為“拓展性欄目”。因為這些欄目從涉及的內容看,大致可分為知識延伸類、視野拓展類、熱點類(科技尖端領域的新知識、化學與環境友好的新舉措、化學對人類社會的新貢獻)。本文筆者通過實例驗證分析了這些欄目在教學中的實施策略,通過教學實踐對這些欄目的教學功能進行研究。
一、實施策略
筆者認為所謂教材“欄目”的實施策略,即教材“欄目”的應用是否及時、得當、有效。具體地說,教材“欄目”是否得到教材使用者的重視,把教材“欄目”活靈活現地用起來,讓其教學功能在教學中得到挖掘。就教學中對這些“欄目”的實施可總結為:
1.設置為教學情境,引導新知識教學
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創設適合新知識教學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掌握牢固的學科知識,如必修2把為膠體的性質和應用的學習而設置的“科學視野”欄目設計成若干與新知識相關的問題:(1)大氣中的飄塵、工廠廢氣中的固體懸浮物如何除去?(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涂料、顏料、墨水的制造與膠體的性質有關,利用了膠體的什么性質?(3)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豆腐、肉凍、果凍利用了膠體的什么性質?設計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熱情高漲,自然對本科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2.用作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必修1在學習幾種重要的金屬材料章節設計的“用途廣泛的稀土金屬”,硅酸鹽的學習設置的“硅酸鹽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有機化學教材中設置的“生命的化學起源”“壁虎腳和膠黏劑”這些欄目,重在用陳述性的文字敘述目前化學研究的新進展,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3.作為聯系生活、資源環境的資料
化學必修教材中設置的“科學視野”中的“新型陶瓷”“預防硫化氫中毒”,“實踐活動”欄目中的“分析空氣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測定”相關內容與人類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化學學科本身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關鍵,研究化學與生活、環境的關系,能使化學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的進步、環境的優化做貢獻。
4.用作拓展化學學科知識的素材
有機化學基礎教材中高聚物的合成章節中設置的“資料卡片”“醇與羧酸的縮聚反應、氨基酸的縮聚反應”,苯酚的性質學習的“資料卡片”“苯酚的顯色反應”,以欄目的形式拓展學生該掌握的化學知識,改變了以前把通過學習要理解的知識系統地羅列,讓學生集中掌握的形式,讓學生能通過“欄目”學習掌握知識,同時又不覺得累贅。
5.用作跨學科知識銜接的素材
必修2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章節中設置的“生命體中的能力變化”“社會發展與能源利用”,化學必修1中“自然界中的氮循環”,介紹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分析了生物學中生物體中的能量變化。
6.用作認識化學學科對科技進步和化工生產做出的貢獻
“火箭為什么能飛上天”“煉鐵高爐尾氣之謎”“新型陶瓷”等欄目內容介紹化學學科對科技進步和化工生產做出的貢獻。
二、教學功能
1.承擔拓展延伸學科知識的功能
人教版化學教材在物質的性質的學習后面設置的“科學視野”欄目,尤其是選修5教材中在對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的學習中設置的“科學視野”欄目多數以拓展延伸學科知識為內容,例如“碳原子的雜化方式和有機物的結構”“稠環芳香烴”“乙醇分子間脫水”,資料卡片中“有機物的氧化、還原反應”“苯酚的顯色反應”等。
2.拓展視野,開闊眼界
“科學視野”“科學史話”欄目選擇的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進展、化學發展史”等為內容的欄目,一方面是對教材主體內容進行補充拓展,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保持主干知識嚴謹的邏輯結構,突出學科知識的連續性和整體性,重在拓展視野,開闊眼界。
3.增強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感
選修教材中“臭氧層的空洞”,必修教材中“預防硫化氫中毒”“分析空氣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測定”等內容介紹化學與環境的關系,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使化學教學真正走進了學生的生活世界,使得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化學對社會的重要價值。
4.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以陳述性內容為主的閱讀欄目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形成,實踐活動類型的拓展性欄目能促進探究學習方式和多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5.學生不同角色的扮演
“實踐活動”欄目,往往要求學生在活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扮演調查員、管理員、實驗員、統計員等角色。有時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學生通過活動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夠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培養出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把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滲透到化學學科的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譚衍威.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中“實踐活動”欄目教學的初步探究[J].教育科研,2014(11):67-68.
[2]孟靜,馬佩強.人教版必修化學教材“科學探究”欄目的特點及其教學策略[J].山東教育(中學刊),2012(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