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濱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村鄉澄江小學
導入教學對于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牽引著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更好的明確學習目標和方向,在另一方面,導入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課堂產生熟悉感和親切感,降低畏懼心理。導入教學的基礎是讓學生在開始一堂課程的學習時能夠迅速的投身到課堂學習的狀態中,通過新舊知識的結合導入讓學生對前一堂課程重新進行思考與反思并將舊知識與新知識相互結合進入新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大腦里形成新舊知識結構圖。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課堂導入恰恰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下面是我對于小學數學新課導入技巧作出的幾點看法。
課堂導入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從吵鬧的下課模式轉變為嚴謹的課堂學習模式,讓學生的思維迅速回歸課堂,精彩有趣的導入能夠使學生如沐春風。導入是整堂課程的基調,良好的導入能夠使整堂課程的教學井井有條,有條不紊。怎么樣合理有效的進行課堂導入是所有小學教師所思考的一大問題。
在學習《認識平行》這一課程時,讓學生在認識了直線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圖形和空間的學習。課堂的難點在于讓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概念,理解“互相”的概念,老師:今天來了很多聽課教師,我們用熱烈的掌聲來歡迎他們。再緊接的向學生提問:掌聲是怎么形成的?學生說出:兩只手掌互相碰撞形成的。老師再提問:一只手是否能形成掌聲呢?通過簡單的聯系情景的提問讓學生體會“互相”的含義,為此堂課程的“互相平行”做鋪墊。借助合理恰當的情景,讓復雜不易懂的教學難點變得通俗易懂,輕松愉快的氛圍也能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與熱情。
在《軸對稱圖形》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利用多張軸對稱圖案在多媒體上展現給學生,例如:臉譜、英國國旗等等,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導入軸對稱圖形的學習,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印象。
在學習《分數》時,教師通過“佩琦分三明治”的故事導入新課程的學習,佩琦一家要在五一節去公園里野餐,媽媽準備了四個可口的三明治,到了公園,佩琦和弟弟都餓的肚子咕咕叫了,媽媽說:“你們要想吃三明治,我得先考考你們”他拿出兩個三明治,問他們“四個三明治分給你們兩個,你們每個人可以得到幾個呢?佩琦和弟弟很快就答出“兩個”接著媽媽又問“將一個三明治平均分給你們,每個人能夠得到幾個呀?佩琦快速的回答道“半個”媽媽又問“那半個用分數怎么表示呀”通過佩琦媽媽的提問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引入新課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合理的情景導入,采用多種形式將知識與課堂結合從而進入新課程的學習,這樣會事半功倍。
小學數學教學應該緊密貼緊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利用已學知識從而對新知識進行更好地掌握,教師在課堂導入的設計時,應該注重舊知識與新課堂的相互結合,利用已學知識對新知識展開研究與學習,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在舊知識導入新課堂的過程中,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既幫助學生鞏固了舊知識,增加他們的記憶,在另一方面也能為新知識作良好的鋪墊。如在學習《分數乘法》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分數加法進行導入。通過先前的學習,學生對分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地掌握,并且會運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小時滴1/10桶,那么三小時滴了多少呢?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用分數加法1/10+1/10+1/10=3/10,在分數加法的基礎上,進行分數乘法的學習課堂。引導學生進行1/10*3等式的計算。在學習兩位數減一位數的減法教學時,教師利用36-4=?28-4=?讓學生鞏固已學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計算學生能很快的進行回答再引入34-6=?32-8=?學生明顯表現出不解和疑惑讓學生提出疑惑:個位數不夠減從而引入退位計算,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好的進行思維分析,能跟上教師的步伐。
導入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為知識創造合理的情景進行導入教學。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是具有深遠影響的。
[1]王明.小學高年級數學新課導入策略研究[D].學位論文天津師范大學,2017.
[2]林宋.小學數學課堂的導入方式淺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