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紅
(蘭州大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在歌唱過程中,一首歌曲的情感表達是否到位幾乎是心理活動造成的,如果在演唱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那么情感自然而然就流露出來。但如果只有很好的技術并沒有對歌曲情感的表達的心理活動,那么,演唱出來的這首歌曲一定是失敗的。再者,身體的協調與配合在演唱時也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在臺下唱歌唱得很好,可是一到上臺演出的時候或者比賽時就會非常緊張,所以我們要在這種時候去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準備。在學習聲樂的幾年時間里,我一直都相信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我們在演出、比賽以及考試中能取得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如果我們即將要演出,在心理忐忑、身體會發抖的情況下,這一定會影響到我們演出的質量。因此有著良好的歌唱心理,這會有助于我們心理素質的提升。所以說,良好的心理是我們在歌唱時通向成功的非常重要的途徑。
在歌唱過程中其中不乏有對歌唱的恐懼,他們的恐懼往往表現出很多種,有的人是害羞的原因,當然大部分人是緊張。第一,在害羞的時候,可能是怕自己的聲音唱出來不好聽從而拒絕演唱或者是羞澀地演唱,這種心理是不正確的,我們要克制自己的這種心理狀態,哪怕不好聽也要唱出來,只有唱出來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演唱有問題,讓自己唱得更好。第二,另一種心理活動就是緊張,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從生理上講是大腦皮層的正常化的均衡受到破壞,興奮和抑制過程出現紊亂,這是大部分人在演出、比賽或者考試的時候都會表現出來的。結合我自己的經歷對于上臺前的緊張是因為自己上臺演出的次數比較少或者好久不上臺對舞臺有了陌生感。第三,恐懼高音也是恐懼心理的一種,是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聲樂中遇到的一大心理障礙。無論是練聲還是唱歌只要一到高音區就心里發慌,不拼蠻力就唱不上去。由于經常在高音區發聲受挫,久而久之,就造成恐懼高音的條件反射。還有的學生覺得在課下唱得不錯,所以上課的時候總想唱得更好,但是總做不到,越做不到就越著急,最后還是沒能做到,這種原因可能是他在課下唱得并沒有很好,盡管有一定的進步,但可能還是會有一些不足,上課時老師對他做進一步要求時又誤以為自己課下練習的不對,心里著急從而導致唱不好。所以學習只能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第四,我們對于自己要演出的作品掌握的熟悉度不夠,內容、情感、技術不熟練,這是造成我們不良心理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醒我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多勤奮、多磨練自己的關鍵。
首先我們在每一次上臺前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慢慢的形成習慣心理狀態也就會慢慢好起來。我一直都覺得在演出時不僅僅是要上臺演出的那么幾分鐘,還包括上臺演出之前前期的所有準備工作。一,我們既然要上臺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學習聲樂的基礎功底,然后能夠自己發聲練習,把自己的嗓子管道打開會使我們在演出時不用擔心技巧方面的問題。對有些歌唱者來說記歌詞是一個痛苦的事情,要學會一首歌一定要知道歌詞講的是什么,其次才是旋律,所以唱好一首歌,得牢記歌詞,這樣在歌曲的準備當中才算是可以的了。二,俗話說得好“飽吹餓唱”,在即將要演出前不能吃得太飽,也就是說肚子稍微空一空可能更有利于唱歌。在演唱之前絕對不允許吃任何有刺激的食品,否則不僅會影響演出效果,最重要的是對聲帶會造成損壞,當然我們可以飲用一些溫水,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盡量不要讓自己感冒,畢竟身體好了才能保證后續的進行。除了要準備以上兩點之外,還要不斷地練習跟老師和伴奏。當我們把演出前的相關工作準備好之后,我們的心理負擔就會少了許多。
我覺得在我身上體現出來一些關于上臺演出前自己的心理想法,那就是——自信。唱歌一定要有自信,有自信的前提一定要有扎實的的聲樂基礎,這是建立自信的前提,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要多勤加練習、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除了這些,在上專業課的時候一定要錄音,課下還要反復地聽,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
復雜的心理活動自始至終伴隨著歌者聲樂演唱的全過程,即使一位成熟的歌者也“難逃”此現象。作為一名歌者,為了能夠在舞臺上有更加完美的呈現,要做的只能是通過日常的勤奮練習才能克服不必要的“心理障礙”。
總之,不管在演出或是比賽時,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心理狀態的能力,只有自己學會控制,在上臺的時候才會有一個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演出才會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