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揚/沈陽廣播電視大學
在經濟發展進程中,社會安定逐漸成為發展中的核心內容,但是由于缺少對不確定因素及風險的精準把控,使得現代社會深化進程中呈現出了明顯的弊端性趨勢,風險因素也隨之增加,這就導致各類危機問題不斷凸顯,并對社會發展產生直接作用。從當前形勢來看,氣候變暖及恐怖主義的不斷蔓延,使得發展進程中長期積累的弊端性因素呈現量化發展趨勢,公共危機也已經擴散到全球范圍內,部分危機目前正處于爆發的邊緣。
在現代社會及風險社會中,關于大眾傳媒的界定并不一致,二者無論是在定義上還是定位上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首先,在現代社會運行階段,大眾傳媒能夠依托媒介實現對信息的高速傳遞,可以說傳媒是推動信息發展的重要工具。何為大眾呢,就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大眾群體,能夠便于操控及管理,其涵蓋范疇也較為廣泛,但是在其中占據主導地位、并擁有相應權利的則是精英,也就是說傳媒是應用平臺或者是工具,其運行及發展會受到政治及軍事等力量的直接控制,在社會體系建設中極易被邊緣化。
在風險社會中,大眾媒體則具有較強的獨立性,運行階段所受限制普遍較小,在此基礎上,傳媒本身能夠以機制形式長期存在,而大眾不僅是龐大受眾的代表,更具備自主選擇權利,這同時也說明信息產出也是以大眾為主體,信息與受眾之間形成了更為緊密的聯系。例如微博等現自媒體的出現,轉變了大眾傳媒形式,傳者與受者之間的關聯性不斷增加,以往被動與主動的界線也逐漸被打破。公眾通過不斷參與信息生產,便能在其中掌握更多信息,其權利范疇也將不斷擴大,總而言之,現代社會中占據被動地位的受眾,在風險社會中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并占據主導性地位。
在傳統模式下信息傳遞由于受到相應因素的直接影響,普遍呈現出了滯后性特點,而現階段微博等模式的滲透及應用,使得信息傳遞形式及途徑發生了較大改變。首先是信息傳遞速度更為迅速,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在更新微博的同時,人們就能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無論是在何種環境因素下,公民記者的數量也不斷攀升,這就能夠將最新鮮的咨詢傳遞給受眾,引起共鳴;其次,信息傳遞質量有所提升,由于微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能夠將最真實的現場情況及時反映出來,再加之信息量普遍較大,這就對公民記者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公民記者的來源并不一致,再加之其專業水平及職業素養高低不等,這就使得微博上傳遞出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雖然部分信息具有較強的地方性特點,但是一旦點擊量上升,就能演變為全國性的危機,因此,危機傳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
現階段我國網民數量與日俱增,并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及幼齡化趨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國傳媒體系的不斷健全及完善,互聯網等模式也逐漸從邊緣向中線方向滲透,其影響作用也愈發廣泛。基于此,就需要我國的各級政府及大眾傳媒能夠突破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局限性,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優化傳播結構,促使其運行機制與風險社會的變化更加一致。以政府為切入點,危機并不能看成是災禍,需要站在發展的角度上將危機看成是風險社會發展的時代產物,相對的在危機處理階段,應當確保預防作用機制能夠滲透到不同環境下,被動發展并不能產生積極能效,這就需要政府實時關注輿論情況,實現對其發展軌道及方向的精準把控,做出應急預案。除此之外,政府領導還應當不斷加大互聯網的應用力度,在利用新媒體的基礎上發布即時信息,加強與民眾的溝通及交流。
以媒體為切入點,首先需要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對思想觀念進行轉變,在更新傳播理念的同時,提高信息傳遞速率,從而滿足風險社會的信息需求。在我國將積極信息傳遞出去,并將消極信息掩埋是長期留存下來的文化理念,但是媒體規避風險卻不能以此為基準。在風險社會中,一旦形成定性的只對正面信息進行傳遞的思想,就會導致主流媒體及政府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人們對其的信任度也會隨之下降。因此,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危機傳播能效。另外,媒體本身還需要在危機的潛伏期開展積極有效的風險傳播工作,實現對風險的合理規避。
綜上所述,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與風險社會政治、經濟及傳媒變局的先進理念是較為一致的,這不僅能夠實現對公民權利的保護,更能為開展危機傳播工作提供積極有效的助推力。尤其是在現階段,我國已經逐步進入風險社會,這就需要將危機傳播中的危機轉化為契機。
參考文獻:
[1]陳吉喆.淺析風險社會下企業危機傳播策略——以“三星Note7爆炸門”事件為例[J].今傳媒,2017(1):52~53.
[2]張弛弘弱.風險社會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機傳播[J].新聞世界,2015(8):205~207.
[3]李卓毅,陳小桃.淺析政府危機管理中的網絡新聞發言人[J].人民論壇,2013(1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