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青/贛南師范大學
為提高電視節目競爭力提供思考,電視節目主持人作為電視媒體傳播的重要載體,主持人個人表現、受眾認可以及市場認可,直接決定電視節目的成功。在網絡時代,媒體形式愈來愈多樣化,受眾群體特征的表現不斷細分,媒體之間的競爭呈現白熱化態勢,電視媒體內部各個“兄弟”頻道和欄目之間,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關系。電視節目競爭的加劇,必然會對電視節目主持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發展規律,為電視節目培養更多優秀的主持人,進而提高電視節目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為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提供借鑒。電視節目對主持人的要求,隨著社會環境的不同而變化。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角色,大體經歷了從簡單播音,到綜合主持,再到專家型節目制片人的歷史階段。網絡時代,給電視節目主持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挑戰。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和市場變化,傳統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對于職業定位轉換、職業發展要求和職業空間前景的認識,必須形成新的職業觀念,才能適應新的職業環境。對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發展的瓶頸突破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的言行舉止不僅僅代表他個人,更是代表他所主持的品牌欄目的。所以,要同包裝電視電影明星那樣去量身打造和包裝電視節目主持人。人們個性的細分和多元化趨勢,使媒介信息生產不能再按照過去“點面化、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根據人口、環境、語言、心理等標準可以將電視受眾細分為眾多小群體,而且每一個群體都有自己變幻著的收視習慣和信息需求。比如人口細分,是根據受眾的性別、年齡、收入、愛好等進行細致的人口統計的方法研究。例如中央電視臺的《智慧樹》欄目,主要是針對少年而開設;《中國電影報道》是為愛好電影的人群開設的額,可供他們研究或消遣。《法律講堂》是給大眾了解法律知識、制度、了解身邊發生的維權事件的一個普法的窗口。隨著受眾知識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受眾細分化的趨勢和頻道專業化的推進,不僅要求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深入精細,也需要有一批個人定位準確、風格鮮明的主持人來適應受眾市場的需要。但是還有許多播音員主持人沒有擺脫千篇一律的帽子,擁有金融、法律、英語、社會學等專業背景知識的人很少,有突出特色的主持人少,主持人隊伍出現了日益突出的結構性缺陷。頻道之間尚存差異化,不同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也不應該是千人一面,要另辟蹊徑,創建具有品牌化和明星化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使欄目的主持人成為欄目的形象代言人,增加品牌欄目的波及面。要定期的為主持人進行宣傳和推廣,包裝明星主持的形象,讓廣大的電視觀眾對整個欄目和主持人產生品牌化的意識,讓品牌化的電視節目和電視節目主持人深入電視觀眾們的內心。最終,建立廣大電視觀眾對電視品牌節目的依賴和信任,讓電視品牌欄目和電視品牌欄目的主持人生機勃勃的向前發展。在眾多知名主持人中就可以看出他們都是有自己獨到見解和個性主持風格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帶動了他們所主持的整個節目甚至是電視臺品牌價值的提升,品牌化的電視節目又促進了他們自身的提升和發展,造就了一個良性循環的好局面。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視頻資源大大豐富,緩解了稀缺性。中央電視臺率先踏上了頻道專業化的道路,相繼開辦了新聞、經濟、體育、軍事、電影、農業、兒童、戲曲綜藝等專業頻道,省級電視臺也緊隨其后,實現頻道的專業化,隨之付費頻道也實現了各門類的專業化。
專業型的節目主持人在某一領域同一般受眾來說是專家,他們的話語對受眾而言有著鮮明的可信度,更容易引起受眾對節目的關注,因而也更能夠培養起受眾對節目的忠誠度,形成相對穩定收視群體。同時,“專家型”主持人也會像品牌主持人一樣,具有同樣的獨特力量,在其職業發展的過程中越發具有強大的競爭力。所以,主持人朝著“專家型”的方向發展,無論對電視節目而言,還是對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一些特殊專業的節目主持人很難從播音主持專業的隊伍中選出,比如法律、金融、時政等,因此我們可以選聘這些領域的人才進入專業主持人的隊伍,并對他們的播音基本功加以培養,則可大大縮短主持人的培養周期,從實踐來看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并且在以后會有較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