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強/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從“儒家學說”到“民間歇后語”都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累。漢語言文學作為語言教學一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沉淀。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語文學科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換言之,漢語言文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升華。其所學內容不僅伴隨著莘莘學子走過十余載的學習生涯,更是為其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礎。如今我國高速發展,后現代教育思想的到來,標志著我國社會發展的進步。后現代思想強調思維重點,對現今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具有很高的借鑒作用。因此,為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適應時代的發展,使其為我國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更多的知識成果研究,將其融入后現代教育理論進行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做出簡要分析[2]。
隨著我國科技的迅速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生活發生轉變。后現代思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為促使我國教育的最大化發展,后現代思想逐漸運用到我國教學理念中。因后現代思想會促使教學知識結構更加靈活,對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教學是教師作為主體,學生則是認真聽講,接受教師所表達的意思。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導致我國教育成果滯后。后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主要引導人,從而進行課程開展。與此同時,課程中對理論的辯證方法,不再認定其唯一,而是鼓勵學生進行思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
現今后現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點,分為三個大點,即,后現代教育目的觀;后現代主義課程觀;以及后現代的教學評價觀。以此層層遞進,對課程進行精細化分,促使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是研究我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即我國歷史文化,因此,其課程所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接納的知識會存在混淆現象。
由此可見,為大力發展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將后現代教學理念融入其中不失為一種辦法,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對漢語言文學課程進行精細化分,促使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提高,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前文提到,我國傳統教學是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其弊端在于,長時間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生活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失去自身對知識的渴求,導致其主動性不高。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調整授課模式是關鍵。新教學模式下,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促使學生對更深度的問題進行思考,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完全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下,與后現代教育思想相融合,會促使教學成果的最大化。主要是因為在后現代教育思想加入學習課堂的過程,使得學生有主觀意識對其思想結構進行剖析。除此之外,課堂上減少了教師對學生的知識灌輸,會促使學生能更加具有獨立意識進行知識區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形成“百家爭鳴”的學習氛圍。
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所學內容就十分廣泛,所涉及到的各個領域都有,對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及其表達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有極大的提升。如,在進行文化鑒賞時,可以將進行國外作品鑒賞映入課堂,譬如引導學生從《名人傳》一書中“看清這個世界,然后愛它。”一句,進行深入探討,使得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索,拓展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面。除此之外,現今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中,論文撰寫,計劃報告等都是其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拓展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面,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素材,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將所學知識貫穿整個漢語言文學專業,以此開拓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后現代教育思想的加入對學生的實際能力主張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提高我國漢語言文化教學成果,使其不斷探索我國歷史文化精髓,了解國內外文化差異,在現今的漢語言教學中應該引入后現代思想到課堂中,以此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不僅沒有阻礙我國歷史文化的沉淀,沒有導致漢語言文學教學滯后,反而促使我國教育成果的最優化。在倡導全球化發展的幾年,我國歷史文化得到世界各國青睞,別國文化歷史也應該受到稱贊。在此背景下,教師應指導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化意識,并使學生明白,不同的歷史文化有不同的處理方式[3]。
[1]康明明.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J].赤子,2012(6):52.
[2]童京華.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7(9):132~133.
[3]石慧.論后現代教育思想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