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遆永娟/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所以學校不僅要提升思政課的地位,還要讓學生清楚地認知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其次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比如社團活動、學校文藝匯演、展覽等結合起來,寓教于樂,無聲勝有聲,加強對學生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有效的“大思政”教育模式,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度和興趣。
大學生在高校期間,心智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自主能力逐漸增加。然而大學生由于普遍缺乏社會經驗,看問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有的學生甚至很偏執,“三觀”不一定正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意義非常重要。由于就業的關系,一些學生往往只重視專業方面的知識,而將思想政治教育拋之腦后。然而從長遠看,思想政治教育更為重要。高校作為人才輸送基地,是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道關卡,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接班人,更應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在各高校全面開展“大思政”教育體系,就是這個道理。“大思政”教育是指將教學管理與高校思政課程相融合,一同建造“大思政”教育教學新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將生活與教育聯合在一起,搭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平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性和實踐教學能力。
時代變遷,當代社會專業性人才炙手可熱,不但就業形勢大好,而且待遇也水漲船高。這影響著高校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過度重視,而導致非專業知識被邊緣化。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覺得它與就業沒有直接關系,因此選擇無視。而且隨著各大高校規模逐漸擴大,學生就業競爭壓力增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其實這樣的結果,會導致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沒有提高,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
大部分高校依然沿用著過去的教學模式,注重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缺乏相應的實踐教學教學,課堂氣氛嚴肅有余,活潑不足。甚至有些高校的思政課程都是由多個班級合成大班進行授課,照本宣科,教師不能有效地與學生互動交流,導致學生沒有興趣上課。陳舊的教學模式忽視學生的需求,調動不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也讓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知發生偏差。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是打破傳統思政教學模式的催化劑。在教學模式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就是改變學生在教育中被動接受的現狀,發揮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的主觀性和積極性。精彩的課堂,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拿《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來說,老師設計問題,學生主動參與,要比老師主導主演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學習《職業道德》時,教師先設計分組競答“我所知道的職業”,然后再將問題升級“剛剛你們提到的這些職業,如教師、鐵路工人、醫生等,他們具備怎樣的職業道德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學習不再厭煩,而且學生會自發地進行思考,判斷,養成良好的自我思維判斷能力。久久為功,學生就會主動關心身邊時事要聞,關注社會發展,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大思政”教育的重要理念是實踐教學育人,用實踐教學活動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鍛煉學生、培養學生。因此要加強實踐教學教育,教師應將學校實踐教學資源、相關企業、社會組織等緊密聯合起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讓學生多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專業,擴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同時學校應根據思政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個人能力,因材施教,開展各項素質拓展訓練和實踐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的考核中,往往都是采用閉卷答題方式。這種考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一般都會選擇在考試前幾天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下來,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無法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真實的反映出來,教育效果不理想。而在“大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課程應具有多元化、實際化、動態化的考核方式。考試的內容應將思政理論知識淡化,注重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力、應用能力、實踐教學能力。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理解程度,還能強化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和表達能力。
利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人所共知。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教育,是大勢所趨。至于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完全取決于老師的教學法和學生的積極性。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師方面,除了要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教學、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應該多與學生互動交流,并且互動時要和藹、風趣,多鼓勵學生、贊美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親近老師,建立融洽、和睦的師生關系。這樣就會讓思政課程教師成為學生的益友良師,讓思政課變得更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在學生方面,根據“大思政”教育的原則,我們要注重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性和生動性,處處有思政,時時有思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校園文化建設,我們可通過廣播、版報、宣傳欄等將學生學習思政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景劇、影視媒體、展覽、參觀德育基地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今年是創新發展開放40周年,我們在學習《創新發展開放的輝煌成就》的時候,讓學生演繹情景劇對比身邊創新發展開放前與創新發展開放后的巨大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創新發展開放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對思政教學的實效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為了更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學校要努力創建新型教學體系,為創新發展思政課教育提供保障。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學校可成立“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委員會”等,督導思政教學,管理和教育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狀況;其次、加強實踐教學教學力度,打破常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德樹人、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最后、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網絡平臺,或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網站,讓學生能有效的與教師互動交流,并從網站或平臺上了解關于思政的各種信息,提高思政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豐富學生的知識。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如思政課程不被重視、教學方式過于陳舊、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等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情況,高校必須盡快將“大思政”教育模式徹底貫徹落實,舍棄傳統教學理念,增加實踐教學性教學,完善教學體制,讓學生占據學習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認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品德素質,為以后在社會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