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濤/新疆巴音郭愣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高職生在用手機上網活動中,聊天約占47%,玩游戲約占43%,查閱資料的僅有2%,其他占8%。這也說明在高職生的“低頭族” 中有將近九成的學生都在用手機做著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他們在高職校園里將美好韶華耗費在智能手機上。
高職生大多在中學沒有養成自我管理的好習慣,自制能力較差,缺乏正確使用手機意識,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還有可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結合高職生使用手機的現狀,手機對高職生有諸多負面影響。
科學研究表明,手機是通過電磁波進行信號傳輸的,手機的電磁波對人有輻射,手機輻射會或多或少地被人體吸收,年輕人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高 ,長期過度使用手機會造成神經系統紊亂、記憶力衰等健康問題,人如果長時間頻繁地使用手機 ,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危害。主要表現為睡眠紊亂、記憶力下降、心里煩躁、頭疼、耳鳴、眼睛疾病等。高職生正處在身體發育階段,長時間的玩手機會造成多方面的健康疾病,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在高職生中手機成癮者不乏其人,他們沉迷于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網聊,手機對他們有著巨大的誘惑力,當他們進入虛幻的手機世界時就如癡如醉,手機成了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吃飯看手機,走路看手機,就連上課時也在想著玩手機,甚至趁老師不注意都要把手機拿出來玩。沒有心思學習,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
現在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不正確的使用手機,不僅影響高職生的學習,還有可能會給他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部分高職生學生喜歡用手機偷拍視頻、照片,有時將別人的隱私上傳到網上,傳播某些不文明的行為,宣揚負能量的行為,也對被害人造成嚴重 的心理傷害。他們有時發表一些過激言論,對國家、社會,個人極易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高職生自身素質及三觀塑造。
高職生在每次考試時手機就派上用場,不會做的題,直接用手機搜,他們甚至專門建立了某某課程考試作弊群。考場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他們早已借助于手機暗波涌動。考試結束后,他們一見面先問“抄得累不累?”,而不是“考得怎么樣?”。這既不利于老師的教學,又不利于他們自身的學習,滋長了他們不誠信的不正之風,既是對誠信的踐踏,又是對那些真正想學習學生的打擊,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
智能手機和網絡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外在條件。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的升級,這對于習慣依賴手機的高職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大環境。高職學生基礎不扎實,感覺課本內容深奧,高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感到乏味,教學方法也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疏于課堂管理,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用玩手機打發時間;另外高職課程考核過松,只要能夠保證考勤、考前突擊復習,一般都不會掛科,這也成為高職生沉迷于虛擬的手機世界里提供了土壤。
高職生在小時候缺乏合理使用手機的引導與管束,他們的自制能力較差,沒有正確使用手機意識。在他們小時候家長就寵愛他們,長時間讓他們玩手機,有時家長只是偶爾阻止他們玩手機,在他們看來家人就放任他們玩手機,他們往往在用餐、睡前、上課、走路時玩手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時間,長時間上網、玩游戲影響學習,甚至荒廢學業。家長對子女長時間使用手機現象沒能進行有效地引導和約束。
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缺乏家人的陪伴,精神生活不充實是他們依賴手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調查和訪談發現學生日常使用手機主要是為了玩游戲、聽音樂、聊天、看視頻、小說。高職生已經進入情緒波動較大的成長階段,人生目標尚不明確、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加之缺乏一定的興趣愛好,可參與課余活動不多,交流談心的學生少。他們感覺通過手機能更容易獲得陪伴或釋放情緒。此外,由于課業形式與普通大學的教學模式存在差異,高職學生往往要學習實用性技能知識即可,在學業上沒有較大的壓力,這也是高職學生玩手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高職生嘗試通過手機來緩解自己在學業中或生活中面臨的困境。他們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失敗、壓力,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找一種滿足感。他們的壓力來自于父母的期望、未來的人生、就業、人際關系等。他們面對這些往往感覺無能為力,為了逃避這些,就躲在自己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他們以此獲得內心自我認同,他們就逐漸蛻變成了高職院校里的“低頭族”或“手機控”。
針對高職學生執著于玩手機問題,應該正確的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有針對性地分析使用手機情況,在家長、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制定有效正確的使用手機方法,明確指出沉迷于手機的危害,采取有效的引導措施,解決高職生過度使用手機問題。
可以開發遠程瀏覽學生使用手機記錄的軟件,開放與鎖定學生使用的各種軟件,能隨時了解掌握他們使用手機的情況。讓家長們也能參與學生的管理過程中來。并規定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首先,嚴格規定上課玩手機,允許課余合理地使用手機。其次,規定獎罰制度,對于上課玩手機的同學采取懲罰,對于合理正確使用手機的同學給予鼓勵。最后,思政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機做一些有利于教學的事情。比如看一些時事政治,新聞,來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全心思投入到手機游戲、聊天。
高職生感覺無所事事,打開手機刷刷屏瀏覽網頁,看看視頻,起初還感覺有收獲,偶爾打起游戲,慢慢就沉迷網絡游戲之中。老師在課堂上,不能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還應該對課堂紀律有要求,適當增加高職生的學業負擔,讓他們沒有時間和精力玩手機。學校完善玩手機的規章制度,制止高職生肆無忌憚地玩的行為,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明確學習內容、學習任務,使他們從貪戀網絡游戲、沉迷網絡小說里面走出來。改變破罐子破摔心理,培育合理利用網絡意識。
思政課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手機來獲取老師的學習材料,增加了學習知識面,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獲取新的知識信息,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還可以通過手機了解時事政治、新聞、提出自己的見解。老師也可以在網上直接布置作業,問卷調查,這比傳統的學習方法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到“正確使用手機、有利身心健康”,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不正確使用手機的危害性。鼓勵學生分享正確使用手機的經驗,例如某同學在手機下載學習軟件后的收獲,遠離游戲的經驗。
部分高職生沉迷于手機,主要是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能給對一些不認識的人敞開心扉訴說與交流,來表達自我的各方面的壓力。學校應引導沉迷于手機的高職生,舉辦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可以舉辦下棋比賽、書法大賽、給他們創造更多展現自我特長的機會,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手機本身沒有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溝通工具上我們首當其沖的選擇了手機,手機上網越來越快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的與家人、老師、同學取得聯系。高學生沉迷于手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學校、家長、老師雖然不能對學生強制性的干涉,需結合學生的心理、行為制定有效的使用手機的方法,讓學生更加適應時代的步伐,將手機有效地運用在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