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洋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浙江 臺州 318000)
古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恰當合理的方法開展有關古詩詞的教學,使學生能在古詩詞學習中累計大量的詞匯,進而使學生了解到古詩詞簡練語言所表達出的深刻內涵,并體會到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讓古詩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的就是想要對一篇文章有深入的了解與認同,就要在反復的閱讀中了解文章之內涵,使學生能在這個過程中用心體會文章的細節部分,進而能在反復的閱讀中,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能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也能對其中的細節部分做詳細的把控。其實,對于學生來說學好古詩詞就要先誦讀好古詩,而誦讀不僅指的是機械式地死記硬背,更是要在了解作者創作背景與創作意圖的前提下對詩詞進行新的認知與理解,進而能發掘出詩歌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雨霖鈴》等內容的時候,教師先帶領學生反復誦讀這首詞,理解詩歌的內涵,該詞的主線之一是“傷離別”,所以在開頭的三句中分別將時間、地點和景物呈現出來,并用一些景物襯托清秋時節的悲涼情景,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使用是“寒蟬”,用一種凄涼的聲音,將這種氣氛烘托到極點。前幾句分別將惜別長亭,凄涼的深秋描述出來,這種情景即使是壯士惜別都有傷感,更何況是一對訣別的戀人呢。進而在教師講解過程中使學生認真聽講,深刻地理解詞語的使用要點。譬如,學生誦讀到“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更是能感受到這種離別之不舍,而詩情畫意的表達,將詩歌推上了高潮。學生在古詩文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節奏感,并能在誦讀中形成古詩詞語感,通過讀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深化其內涵,進而能真實地把握古詩詞的韻律之美。
古詩詞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對作者的內心所想進行了充分地表達,同時也對作者的創作背景以及境遇進行了講述。在學習古詩詞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首先便要讓學生對作者的生平進行深入了解,體會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和創作所學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學習《蜀道難》時,教師便需要讓學生對李白創作此詩的背景進行有效了解。這首詩為李白在朝聽政受到排擠,又一次開始了遍游山河的生活。整首詩中都使用的景觀描述的手法,對其中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雖然是感嘆景觀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李白也借此隱喻了官場之難。教師要讓學生對這首詩進行反復誦讀,感悟其中的意境,讓學生提高對這首詩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詞中,作者經常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托于自己所描繪的情境中,或者通過對大好山河的描寫,表達自己的豪邁激昂的情感。作者對百姓疾苦進行描寫,從而反映出國家的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作者自身對于國家發展和前途的憂慮。學生若想要對作者情感和思想進行深入理解,便需要融入作者在詩詞當中描述的情境中,對這種情境進行深入剖析,結合作者的生平和現實社會背景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加強對詩詞的理解。因此,教師便必須加強對學生的鍛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來自于不同時代的情感進行理解,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同時這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考驗。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分析時,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寫作背景,找出作者在修辭上所使用的手法,對作品的韻律和闡述的事項進行有效感受。學生需要將自己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中,更好地對作者的感受進行理解,體會作者的悲歡離合。例如,在學習《聲聲慢》相關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其中所包含的大量意象進行體會,指導學生對這些意象進行深入挖掘、深入思考,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古詩。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理解意象的能力以及歸納能力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對詩歌進行鑒賞。
高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其中一項重要部分,通過古詩詞閱讀能深化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也能讓學生對文字的美感有新的認知。由于古詩詞使用的文字和詞匯都異常精練,且學生經過反復誦讀在不斷理解和體會的過程中,能深化對詩歌的鑒賞能力,使高中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