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云南 臨滄 677000)
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還要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這使舞蹈教學變得尤為重要,也為新課改下的高校舞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大背景下, 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如何提高舞蹈渲染力和感染力,是高校舞蹈教學需要解決和研究的課題。舞蹈教學的結構就是節奏,這是舞蹈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如果舞蹈教學沒有節奏,那么舞蹈將缺乏平衡性,也不能稱為舞蹈。在舞蹈教學中,無論是什么類型的舞蹈教學,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讓學生有肢體協調基礎后,具備良好的節奏感,從而更好的學習舞蹈,感受舞蹈的美妙韻律和節奏魅力。因此,高校舞蹈教學中節奏意思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舞蹈教學中的節奏意識指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節奏產生的各種反映。一般來說,舞蹈教學中的節奏可以分為兩種,即外在節奏和內在節奏,其中外在節奏指的是通過聽覺和視覺來感知聲音進而形成肢體動作,在節奏聽覺方面,舞蹈者可以根據聲音的快慢、長短、強弱來作出相應反應;而內在節奏指的是人們的情緒差異和自主情感產生的節奏感。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舞蹈節奏的掌握程度至關重要,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節奏感,提高舞蹈技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通過節奏感更好的表現舞蹈動作,從而形成完美的舞蹈。
(一)提高學生表現力。舞蹈是人們通過節奏而形成的一種肢體動作,舞蹈動作的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節奏意識,這樣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表達對舞蹈作品的情感,從而跳出更好的舞蹈。從某種意義來說,節奏意識在舞蹈表演和舞蹈表演者間充當媒介的作用,能夠幫助舞蹈表演者更好的表達情感。同時,節奏意識也有助于舞蹈者為舞蹈動作的創作和銜接打下牢固的基礎。不同的舞蹈表演者有不同的身體素質,所以完成的舞蹈水平也盡不相同,而具備優秀的節奏意識,不僅能夠幫助舞蹈表演者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動作,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表演力,產生舞蹈上的共鳴。
(二)提升學生協調性。舞蹈教學中,對舞蹈表演者的身體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學生在掌握節奏感過程中,需要將音樂與自身動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這對于學生是富有挑戰性的。因此,在高校的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室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提升學生的協調性,加強身體素質訓練,同時,舞蹈教室還要引導學生做到舞蹈動作間的相互轉換,爭取用最少的節拍轉換最多的舞蹈動作,從而提升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三)培養學生鑒賞力。在舞蹈教學中,學生會聽到各式各樣的具有特色的音樂作品,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節奏意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深入地了解。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還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力,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讓學生用心感受大自然的聲音和旋律,得到心靈上的洗滌,讓學生通過舞蹈的現場表演感受到舞蹈的內涵和魅力,回到學校讓學生對所聞所見自我總結,培養學生的鑒賞力,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舞蹈中表達的情感,從而表演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
(一)學生主觀意識薄弱。在高校的舞蹈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學生無法掌握音樂的節奏感,對音樂作品極為敏感,從而降低了學習效果,讓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舞蹈的興趣。而也有一些具備舞蹈技巧的學生,在舞蹈練習過程中,對于舞蹈音樂的搭配和伴奏卻“無從下手”,選取一些集體舞蹈的音樂,即便動作都能標準,滿足訓練要求,但是對節奏感的掌握較差,使得舞蹈動作缺乏協調性。這些情況都是由于學生的主觀意識薄弱所導致的,學生的潛意識對舞蹈節奏和音樂節奏沒有準確的認知,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或者缺乏舞蹈的協調性,這就需要高校舞蹈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節奏意識的培養,有效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二)舞蹈教學方式單一。近些年,在高校的舞蹈教學過程中,通常是選取特定課程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而培養對象大多數以中低年級學生為主,一周只安排兩節課為學生授課,這使得舞蹈教學中節奏意識的培養不盡人意。此外,在很多高校中,對舞蹈教學并不是很重視,教師在課堂中仍以理論知識為主,仍是以“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形式,讓學生在舞蹈課堂中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積累和訓練,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沒有關注對學生節奏意識的培養,造成舞蹈教學方式陳舊、傳統、單一等問題,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興趣會逐漸降低,產生厭學的心理,從而無法有效的提高舞蹈技巧,影響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一)培養學生對節奏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要想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對節奏的興趣,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學習,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興趣包括兩種,即直接興趣和問題興趣,其中,直接意識在培養學生節奏意識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舞蹈教師一定要積極培養學生對節奏的直接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節奏意識,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節奏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舞蹈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節奏,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從生活中合理地選擇一些節奏素材,讓學生主動認識并掌握它,像流水的聲音、汽車的鳴笛聲、動物的聲音等學生熟悉的聲音,學生會通過動作、語言等方式模仿這些聲音的節奏,從而更好的理解并把握節奏概念,逐漸增強節奏意識。對于成年的舞蹈學習者來說,在舞蹈教學中也要有針對性的培養節奏意識,通過每個人都感興趣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效果。
(二)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舞蹈表演者而言,不僅需要優秀的節奏意識,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做支撐。如果舞蹈表演者不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便很難做出一些優美的高難度舞蹈動作,而動作又是舞蹈意識的前提,是展現節奏感的基礎,因此,舞蹈對舞蹈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化身體素質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來說,強化身體素質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堅持下來,讓學生形成優美的形態和優雅的氣質,舞蹈教師可以開展舞蹈的基礎訓練,讓學生能夠伸展筋骨,通過學習將舞蹈動作以更優美的姿態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有序的轉換動作,體現舞蹈的優美感和完美性。同時,通過舞蹈的基礎訓練,學生可以有效的調動身體機能,促進身體形成更好的柔韌性,通過強化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進一步完成各種高標準、高難度的動作。舞蹈表演者的動作,一方面是給觀眾評定舞蹈水平的直觀印象,另一方面也是舞蹈表演者做出的高標準、高難度動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強化身體素質,才能收到更多的成效,從而表演出更優美的舞蹈,給予觀眾強烈的視覺感受。
(三)創新舞蹈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校舞蹈教學應積極創新教學模式,用科學的教學方式為學生進行教學,即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高校舞蹈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應根據專業教材中提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識進行教學,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日積月累,不斷地總結歸納,培養理論知識和節奏意識。舞蹈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模仿音樂作品中的節奏,通過掌握基本的動作節奏后,在進行舞蹈訓練,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舞蹈的節奏意識以及身體協調能力。同時,學生在進行舞蹈學習中,要持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度,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去努力完成,進一步在心理層面做好接受困難挑戰的準備。這種學習態度,可以幫助與學生更加重視對舞蹈的學習,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開展節奏的自我訓練,鞏固舞蹈技巧,培養節奏意識。學生經由長期的系統訓練,能夠不斷契合舞蹈動作和節奏意識,逐漸形成自己的舞蹈風格,從而促進舞蹈水平的提高。
總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新課改對高校舞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舞蹈教學應與時俱進,不斷總結,從而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舞蹈的魅力和感染力在于對節奏的掌握和轉變,可以說節奏是舞蹈進行的前提,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意識是提高學生舞蹈技巧和舞蹈水平所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目前高校舞蹈教學中仍存在學生主觀意識薄弱、舞蹈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必須通過培養學生對節奏的興趣,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創新舞蹈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的舞蹈技巧和節奏意識。節奏意識貫穿于舞蹈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高校舞蹈教師必須要不斷地積累和總結經驗,認識到舞蹈教學能夠培養并提高學生表現力、鑒賞力、協調性等意義,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形體訓練,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舞蹈風格,更好的掌握節奏感,提高舞蹈技巧,通過節奏感更好的表現舞蹈動作,形成完美的舞蹈。從而提升高校舞蹈教學的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