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婧/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當今網絡借貸飛速發展,主要是以P2P 方式的新興小額貸款模式,這樣的金融模式,優勢在于方便快捷、門檻低。而網絡借貸就是憑借其特點,迅速在高校校園中流行開來,滿足了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對資金的需求。但是,大學生由于初入半社會化的高校,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缺乏自制力,對社會上的各種誘惑沒有抵抗力,很容易陷入網絡借貸的陷阱中,才會頻頻出現各種催債事件,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因此,我們不僅要從校園教育的角度出發,去改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引導其正確對待自身消費和網絡借貸,還應該從法律的角度,加大法律對網絡借貸的監管,通過法律的途徑,讓校園網絡借貸走出困境。
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互聯網逐步取代傳統模式,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民間借貸模式也漸漸被網絡借貸所取代,P2P網絡借貸應運而生。網絡借貸最早在英國產生,2007年傳入中國,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網絡借貸平臺。網絡借貸比起傳統的民間貸款,其成本低、應用面廣,利用新形勢下的科學技術,交易靈活、高效,可以為不同等級的借款者提供各種不同需求的借貸,同時對貸款要求的門檻也低,不需要提供足夠的資金保障就可以進行借貸,對小額貸款人來說,更加具有借貸優勢,讓市場經濟靈活起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借貸憑借其優勢逐步進軍高校校園,在高校校園里快速發展,但由于大學生還沒有正式進入社會,生活經驗少、沒有收入來源、缺乏自制力,便成為有心人利用的對象,歪曲了網絡借貸的本質,導致大學生在借款還不上的時候,對其進行威脅和恐嚇,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如今網絡借貸已經滲透到高校校園中,影響著大學生在校園里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出現了不少由網絡借貸引起的大學生退學、休學事件,對大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校園里,女生網絡借貸的頻率高于男生,但數額不是很大,風險相對偏小,男生盡管使用人數偏少,但數額相對女生較大一些。一旦這些男生女生還不上款,網絡借貸平臺就會通過各種催債公司進行催債,有的是電話騷擾,打給借款人的親朋好友催其還款,有的是直接到學校,找到借款人的老師,把情況告知學校并催其還款,這樣的方式屢見不鮮。另外,有一部分女大學生為了借款,進行了“裸條”借貸,具體是指借款人在借款時,除了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還要手持身份證裸體拍照作為借款的擔保,約定在不能按時還款時,放貸人就會公開其裸體照片。這種借貸形式,不僅傷害了女大學生的隱私和尊嚴,而且還違反了法律法規,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因為網絡借貸平臺缺乏法律的監管,給大學生創造了借貸的機會,加上大學生缺乏法律知識,缺乏自制力,不會保護自身的權益,才讓這些機構有機可乘。所以,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該舉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一,要加強法制與金融教育,向大學生注入理性消費理念。在課堂中,開設金融學、法律學等相關的選修課或者公共課,幫助大學生加強這方面的知識,同時通過教育樹立大學生科學的價值觀、合理的消費觀,利用所學知識理性消費,面對網絡借貸平臺不盲從、不跟風,正確評估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防止進入網絡借貸的陷阱。
第二,相關單位應該完善大學生貸款資質的審核程序,對大學生的基本學籍信息應做詳細地調查。由于大學生沒有脫離家庭獨立,沒有收入來源,應該在審核其貸款的條件中,附加一些保護大學生的規定,比如其監護人對大學生借貸行為需知曉等等,同時還要杜絕裸貸現象發生,不允許這樣的借貸形式出現。因此,完善網絡借貸的流程和條件,有助于防止違法網貸的出現。
第三,政府應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加強監督和懲罰力度。網絡借貸需要法律的監管,才能健全地發展,首先法律應規定網絡平臺成立的條件,杜絕一些非法行為的發生,其次法律應該對網絡借貸有一套全面的借貸要求,從條件上、從程序上都應該嚴格把控,最后應加強行業監管,督促行業自律,建立政府、交易網站、網絡消費者三位一體的輿論監督體系。
網絡借貸已經成為校園里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面對自制力低下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從課堂上去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念和相關的知識,而且應該擁有更全面的法律法規去約束網絡借貸雙方,使借款人能夠通過有保障的借貸進行借款,使放貸人能在符合法律法規的約束下進行放貸,讓校園網貸能夠走出困境,走向一個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馮果.論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異化及其監管[J].法商研究,2013(5).
[2]朱琳.大學生消費信貸的互聯網衍生及其規制邏輯[J].金融發展研究,2016(7).
[3]劉文華.經濟法律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1.
[4]謝留枝.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