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秋/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作為供給的主體,聯系“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的成果,探索改革成果對現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要探索出一條適合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滿足當代大學生不斷變化的個性化需求,真正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各種困難,切實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
在社會多元化的大環境背景下,大學生普遍的接受能力很強,接受新鮮事物的意愿很強烈。現在年輕的一代很反感過時的、沒有現實意義的老舊思想、老舊傳統。恰恰現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簡單且重復率很高,生搬硬套地講授基本的、固化的政治理論知識,缺乏社會實踐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視了大學生的需求主體地位,忽視了其各時段的發展需求和個性特點。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兩主體分離,各做各的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嚴重匱乏。大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較為被動的接受,這種模式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參與度也較低。這樣一來,思想政治教育課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本質,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重視大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必須得到重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千篇一律地重復一樣的內容,教師只是根據自己的客觀想象和主觀經驗給學生授課。這種枯燥無味而且沒有現實意義的內容必然不能被大學生所接受,因此教師隊伍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事時關注社會變化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
當代大學生在網絡信息一體化的時代下,具有廣闊的視野和較強的主觀意識,不少大學生備受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很多學生處在迷茫的人生發展初期階段,這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難題。思政教育工作需要首先從供給側入手,要主動適應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大學生同時也要結合當前社會的需要和自身性格特點,取長補短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還不夠全面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對自身定位理解不夠清晰,把握程度也不高,這要求教師隊伍需要系統地、全面的掌握知識背后的本質,按照群眾隊伍路線,設計學生隊伍路線,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把學生作為教育從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根據供給側改革的角度,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老套、內容單一,其授課方式嚴重違背了學生的發展規律。大學生群體是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群體,他們更樂于選擇富有創造性的新鮮事物,也更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利用自己的經驗一味地灌輸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這種經驗談只會讓大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大打折扣。
高校應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引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多元化的創新思維方式。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職業技能培訓,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進一步豐富教學方法,不僅需要儲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需要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局限于校園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合理利用家庭資源、社會資源,高質高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要真真正正地迎合學生的個性需求。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發達,信息傳播媒介多樣,大學生可以通過各類途徑接觸信息。要想達到高質量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首先要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給內容,同時,學校應整合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力求及時解決學生的訴求。
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提升教學效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精準對接,應把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小組,學校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探索出適合學生的準確教育模式,這樣有效幫助不同情況的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摒棄傳統的思想,淘汰原有灌輸式的理論教學方式,運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校園氛圍與校園環境不僅是風貌、風景,良好的校風、優秀的文化學術環境等人文軟環境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高校應切實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育實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和機制,制定獎懲制度,切實發揮制度的制約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