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沖/河南省周口師范學院
盡管近幾年新課程改革推進了相關項目的發展進程,但是由于體育校本課程開發評價指標的深度和廣度還不足,就使得其沒有完全落實體系化和標準化規則,僅僅停留在評價理念和評價模式中,相關指標參數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另外,部分地區將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歸類為評價機制,沒有對其本質屬性有明確的理解和分析,就導致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與實踐工作無法落實到位,構建結構和處理效果也存在偏差,因此,需要相關部門結合實際需求建立健全統籌性更加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機制。
河南周口市屬于多民族地區,經濟、生活習性以及文化結構等都存在差異性,在中學體育資源管理工作的落實過程中,也要結合民族特色,這就形成體育環境的復雜性特征。也就是說,在體育項目中融合民俗特色成為了周口市體育發展的基本路徑。在傳統體育項目中,不僅秉持了歷史傳承性,也實現了文體交融的特性化發展目標。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河南周口市體育教學實現了全面轉型,無論是教師素質、教材情況還是教育理念,依舊存在相關問題,素質教育實施中的教學結構和體育教學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河南周口市初級中學學生的體育學習理念較為淡薄,對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加之家長沒有對體育教育的現實情況予以配合,就使得學校體育教育改革和發展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體育課往往讓位給文化課,導致學校體育教學開展受限,學生也逐漸忽視了體育學習的重要性。
在初級中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建立后,研究數量不斷增多,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課程專家,都對其實施情況和運行效果給予關注,從根源分析其實際價值,使得人們逐漸認識到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和評價的重要意義,在完善基本要求的同時,確保相關研究的實效性貼合實際。但是,周口市受到自身環境因素的影響,在校本課程研發項目方面依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在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從周口市文化氛圍出發,依托本地區文化背景和管理要求,強化渲染更加有效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結合形勢選取更加有價值的教學資源錄入校本課程研究項目中。教師要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充分發揮表率作用,將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民俗體育運動等作為文化發展的基礎內容,確保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的實效性和學校的實際發展情況相符,從而加工提煉出精華。只有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教學理念,才能突破周口市單一化的體育教學框架,建構更加系統化的師生關系。另外,結合河南省多民族的特征,完善課程關聯性訓練計劃,確保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理念和實際需求相貼合。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踐行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機制,就要改善發展和管理條件,正確處理學校素質教育和德育之間的關系,重新重視體育教育的必要性,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從而將教學思想作為核心滲透到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
除此之外,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對于周口市體育素質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發揮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托,也是建構良好體育發展環境的根本,基于此,要整合指導思想,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和整體能力。
在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項目中,除了要對理論有所認知外,也要對實踐教學給予一定的重視。首先,學校領導層就要對具體工作進行具體分析,將體育校本課程研究落實在實際教學任務中,確保教師都能從實際出發,有效認知其根本價值。學校要組織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研討,不僅是對教學理論進行分享,也要整合更加系統化且適合周口市發展水平的實踐教學機制,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效果和教學水平的全面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過程中,要對量性評價和質性評價予以分析,確保階段性評價指標的完善程度貼合周口市當地教育趨勢和需求,在整合調整機制和修正措施后,也要維護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的指標運行水平。
除此之外,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人員要從學校選取,建立階段性評價指標和校對機制,按照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實踐需求建立動態化管控措施。只有保證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的多元性和利用價值,才能促進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完善。
總而言之,在初級中學體育校本課程研究過程中,要結合周口市實際需求,完善課程設計和實施框架,保證校本課程管理的實效性,也為后續方案的落實奠定提供保障,促進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的全面落實,為地區體育教學素質的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盼盼.洛陽市城區高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現狀調查與分析[D].河南大學,2011.
[2]劉博.陽光體育背景下大課間體育課程模式的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11.
[3]韓勇.構建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長效保障機制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