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舞臺美術設計,全稱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是隸屬于戲劇學的二級學科,在高校教育教學及社會工作中被簡稱為舞美。舞臺的興起源于古希臘對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祭祀。以圓場、景屋到依山而建的觀眾席開始,再到古羅馬拔地而起的斗獸場,中世紀的景觀站,文藝復興時期的劇場和戲院,以及中國戲曲的發展與成熟,舞臺美術也已逐步形成。高校舞美專業在教育教學中應該規劃好教學方向,培養學生在設計方向獨擋一面的能力。
1、教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舞臺審美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
在商業利益的趨使下,很多戲劇藝術被迫商業化,可以說這是戲劇的浩劫,然而,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現今很多劇場劇院要尋求發展,又回歸到了傳統戲劇上來,話劇、音樂劇在逐年興起,這就為高校教育提供了好的前景和方向。真正的舞美應該包含對布景的設計,對時空的劃分,對色調的掌握,對舞臺調度的塑造,對燈光的尊重。要對高校舞美學科進行改革,首先要做到應該是尊重藝術,尊重舞臺,讓學生真正去了解舞臺藝術的魅力所在,當然這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藝術的角度去學習戲劇,而非商業的拼湊。
世間從不缺少美,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想要學好做好一件事,發現它的美,培養審美的能力,才會具備更多的創作能力,舞美教學的創新第一階段就在于培養學生具備舞臺審美的能力和自我的學習能力。
2、授課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基礎知識和設計能力的培養,各階段開展比賽,推動學習交流,發現專業學習的魅力
(1)掌握透視原理和色彩原理,鍛煉手繪能力和軟件繪圖的能力,進行設計構思大比拼。
舞臺美術是空間的藝術,透視是必須掌握的,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去寫生不同的場景,由易而難,多做多講,培養學生沒事就寫生場景的習慣,為影視場景的設計和舞臺結構的掌握打下基礎。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是用于演出中的,服務在舞臺上,運用于鏡頭前,展現在影視中。故合適的色彩是我們的手中利劍,運用好可以開辟更美的天地,設計出震撼人心的舞美。
(2)學習雕塑原理,具備戲劇影視道具的制作能力及戲劇影視置景的能力。
(3)運用光色和物色原理,掌握舞臺和影視的布光法則,分組趣味布光。
把舞美工作者的思想與戲劇作者及戲劇串聯起來,不但要把自己當作一個設計師,更要把自己當作一名導演。
(1)學習舞臺監督,能夠把控整場舞臺的演出綜合流程。
作為舞臺設計者,需要知道舞臺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所有問題,知道怎樣應對,把自己的作品放心的展現給大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思考的能力。
(2)理解戲劇影視化妝和戲劇影視服裝的設計原理和配色原理,做到能夠做到與舞美設計相統一。
(3)多讀劇本,學會分析劇本,用舞美的方式展現劇本,升華劇本。
劇本閱讀和分析是學生的基本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多讀劇本,分析劇本,創作舞美是教育創新的必然,多少次的聽不如一次次的練,在舞美設計中我很不贊同學生完全聽從于他人的需求,演員想要個鼎,就給他做個鼎,根本不去分析是不是合適于劇目;沒有靈魂的舞臺再華麗又有何用呢?沒有自我設計的復制不能算是符合實際的舞美設計,頂多是劇作者的附庸。
(4)學習電腦設計,能夠用現代科學技術參與設計舞美,開啟大數據時代下多元化的舞美設計的大門。
而今的舞美已經多元化了,再尊重傳統舞美的情況下,也應該有結合當代特色的能力,運用現今科技作為輔佐,在綜藝舞臺、流動性舞臺等活動性質的舞臺上有更多的創新。此外還有數字運用中的舞美創作,具體的說應該是電影電視中特效上的一種使用和創新。
在各年級間開展作品設計比賽,可以針對同一個劇目,開展比賽,不論年級,只看設計,針對設計完成學術研討,把專業學習的熱情深深的耕織在每個同學的心里,完成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
因而,高校中舞臺美術學科的教育創新是培養舞美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既要繼承傳統,尊重藝術,又該融入當代元素,創造真正的舞臺藝術。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所用,在教育中,在掌握了專業理論和知識技能的情況下,該多讓學生學以致用,在實踐中做到融匯貫通,把學科教學與社會實踐想結合,真正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范景中,等,譯.圖像與眼睛[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1988.
[2]楊思梁,范景中,等,譯.象征的圖像:貢布里希圖像學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
[3]魯道夫·阿斯海姆.視覺思維[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