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隨著《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的頒布,極大地推動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隨著近年來職業教育的擴招,雖然每年的畢業生較多,但是企業很難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型人員,從而出現了“技工荒”和“就業難”并存的現象,給職業教育帶來巨大挑戰,而現代學徒制模式主要是培養學生操作實踐,因此實現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整合,已經成為縮小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差距的重要手段。
所謂現代學徒制,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一種以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為主,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進而實現人生價值的一種現代化教育制度。這種現代學徒制是基于傳統學徒制的基礎上,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從單方面的教師進行知識傳授逐漸轉變為師徒共同努力、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教學模式。因此,實現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整合,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項目的設計與實踐操作中來,從而確保職業技術院校教師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對于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來將,如果沒有進行有效地實踐操作,那么就無法正確掌握教學內容和專業技能。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記硬背,也僅僅是紙上談兵。職業技術院校的師資力量基本上屬于“雙師型”人才。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更加偏向于理論教學。而實現現代學徒制和我國職業教育的整合,讓學生在企業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掌握未來企業任職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同時,又能得到企業有效地指導,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從根源上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1]。
在以往的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專業技能操練時間短,課程安排不合理等現象,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具備較強的實踐性,無法適應現代化企業的用工需求。因此職業技術院校若想實現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學進行整合,必須通過和企業溝通確定了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圍繞所設定的目標進行教學實踐,從而開發出了一系列校本課程。明確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工學交替進行,同時加大了專業技能的教學課時。為了有效開展現代學徒制,學校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訓,特別是最后一年的教學活動中,社會實踐必須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二。
迄今為止,我國實施職業教育的主體人員是各種類別和各種層次的職業院校,相比于其他類型的教育,職業教育的最大特征便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強。對此,各個類別和層次的職業院校應該充分結合自身所在地域的情況,準確把握現代學徒制的關鍵所在,積極探尋跟企業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徑,從而實現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進一步整合。對職業教育而言,其最終目的為企業培養各種高技能的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職業院校首先要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在不違背國家相關政策的基礎上,職業院校應該積極同企業構建契約式的合作關系,同企業簽訂合作辦學的協議,采用訂單式的培養和培訓模式,在設置專業和課程以及技能教學方面要積極、主動征求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協同解決當前影響職業院校持續發展的教學改革、培養目標、實訓以及就業等重大問題。
一是完善《職業教育法實施細則》、《校企合作促進法》以及《學徒制培訓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從而明確指出現代學徒制培訓的法律地位,明確指出學校、學生、企業各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從而為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的整合提供法律依據和保證。二是,政府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鼓勵企業接受學生實訓,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等納入其資質年審和升級審批的考核指標中,針對接受學生實訓的企業可以適當給予資金補貼或者減免稅收,針對那些接受學生實習,指導學生就業成績卓然的企業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2]。
綜上所述,整合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也是職業技術院校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發展和生存的有效途徑,因此要想整合現代學徒制和職業教育,還需要從大力開展實踐教學、提高職業技術院校的服務意識、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從而提高現代學徒制更好地同職業教育整合。
參考文獻:
[1]趙志群,陳俊蘭.現代學徒制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重要補充[J].北京社會科學,2014(01):28~32.
[2]王子南,馮水蓮.現代學徒制與我國職業教育整合的探索研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3(07):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