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術鑒賞是高職工科院校中一門重要的藝術學科。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對藝術的感知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教學實際中,為了達到這一人才培養目標,通過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通過應用美術心理學,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并因材施教,美術鑒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梢哉f,美術心理學的應用對美術鑒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美術心理學的主要內容有:美術心理學的當代進展及其前景、美術淵源和人類心理、美術的心理功能、美術作品的形式構成、美術家的心理結構、美術家與超常心理、美術接受心理、美術史和心理學等。美術教育又蘊涵著使美術心理學發展的因素,而美術心理學可以說是美術教育實踐活動中所誕生出的獨特方法。因此,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美術教育一方面是為了發展和延續美術知識與技巧,滿足人類社會經濟與精神文化的需要,而另外一方面則為了健全人格,形成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高職的美術教育專業,美術教育有著培養未來合格,甚至優秀美術教師的重大使命和責任。美術心理學符合時代的要求,又與美術教育事業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心理學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是主要研究人類美術心理,及美術創作過程中的靈感或知覺等思維活動的過程。它既能夠幫助美術教師更加理解美術,在豐富本專業理論知識與技巧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美術專業認知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作品,學習美術作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因此,要想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必須要為美術心理學為基礎。
美術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表現形式、技巧、手法多樣。美術心理學的應用,能夠豐富學生心理,學生內心世界豐富了,才能夠理解作品表達的涵義,理解作者的創作心理,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想象作者的創作靈感。這有全面的進行感知,才能夠真正的看懂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學生能夠把美術心理學作為心理上的指導,大膽想象聯想,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感知能力與藝術欣賞能力。
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最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訓練與創作能力。美術心理學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記憶,不僅能夠記憶美術作品的外在形象,更能夠記憶美術作品的藝術表現方式,創作技巧。能夠更好地對美術作品進行復制描繪,只有具備良好的復制表象能力,才能夠更好的理解作品,更好地完成訓練,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知、描繪,學生的欣賞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夠更好進行美術創作,形成一定的創作能力。
美術作品是一種藝術,藝術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者是通過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把自己對于生活的情感與思緒進行融合,最終形成了具有一定藝術水平的美術作品。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通過應用美術心理學,學生能夠更好的揣摩、了解作者的創作心理,加強欣賞者與創造者之間的聯系,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從而才能夠更深刻的了解作品,不僅能夠掌握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表現手法、創作風格和創作技巧,更能夠使學生理解美術作品蘊含的情感意義,社會意義。這才能夠了解美術作品的真正魅力與價值,而學生在欣賞中逐漸提高了對美術作品的感知能力。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意象美術作品是常見的欣賞內容之一,此類美術作品不拘泥于客觀物象的真實再現,往往作者的主觀認識和情感滲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一些。常常是打破慣常的時空概念,營造出一種幻境。對于這類作品的欣賞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具有一定的美術素養。美術心理學的應用,提高了學生美術意象的理解能力,學生能夠從客觀表象中領會抽象的意象,從作者創作的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最終完全理解作品,從而擴展了學生的視覺范圍,豐富學生的審美經驗。
美術作品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的,欣賞美術作品,離不開對作品創作背景的了解。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從這個角度人手,分析作品的時代特征、思想內涵、創作動機等等,只有全面的進行掌握和了解,才能夠真正理解作品,提高學生欣賞能力。美術心理學認為美術鑒賞者在充分了解美術創作的現實背景后,能夠感受到作品的時代感,從而達到心靈上的震撼。
例如:我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的描繪了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表現出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愛情故事。《洛神賦圖》長卷采用連環畫的形式,隨著環境的變化讓曹植和洛神重復出現。此畫用色凝重古樸,具有工筆重彩畫的特色。作為襯托得山水樹石均用線勾勒,與畫史所記載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時代特色相吻合。全畫用筆細勁古樸,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此畫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型,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具有濃厚的時代印記,可見繪畫藝術都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一種高于現實生活的畫面,讓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給人以美的享受。通過了解當時的時代、文化、社會生活,就能夠充分理解作品作品的內涵以意義。因此,在美術鑒賞過程中,要對一件美術作品作出評價,就要了解美術作品的時代性及地域性。使學生懂得美術作品的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都會受到時代性和地域性條件的限制,從而表現出不同的特性與內涵。
美術作品不僅是客觀物像的反應,更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因此,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要想學生真正理解作品的額內涵,就要充分了解作者的創作心理,融入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心理與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夠真正了解作品的內涵。美術心理學向學生詳細闡釋了作者的創作心理趨勢,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作者心理的揣摩能力,領悟作品的真正內涵,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例如: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品主要是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頓晚餐。通過作品每個人物的觀察與分析,欣賞與想象,揣摩作者的創作心理,聯系創作的時代背景,就能夠感受到此作主要是反映正義與邪惡的斗爭或人性能夠抵住誘惑。雖然畫中人物眾多,心理不一,但卻愛憎分明,能夠較好地體現畫家的思想與功底,尤其是對中心人物耶穌的崇敬之情。一旦理解了作者的心理,對作品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真正體會到作品的內涵與意義。
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美術鑒賞是一種精神上的審美體驗。是學生與作者之間的精神交流,要想完全領悟作品的內涵,就要全身心投入,忘掉一切限制性的因素,根據自己的鑒賞能力,感悟能力,體會作品的精神與靈魂??梢哉f這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美術心理學也闡釋了這種心理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培養學生這種物我兩忘的欣賞能力,真正排除私心雜念,把自己融進作品之中,體會作品的內涵與價值。才能夠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情緒和審美觀點,逐步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操,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同時更有利于學生大膽的表現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進行美術創作,培養其創作意識和創造能力。這也是美術鑒賞的最終目的。
美術心理學的應用對高職美術鑒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創作心理,了解作品的時代特征,感知作品的正真內涵與魅力,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藝術欣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任文寬.美術鑒賞課在高職藝術教育中的作用[J].長江叢刊,2016(16):73.
[2]湯海濤.漢文化在云南少數民族美術中的存在及其影響[C].民族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論叢.2011.
[3]劉晨,徐改.中外美術鑒賞[M].第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