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資華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職業技術學校(綜合高級中學)
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對于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將成為人們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作為祖國未來的中小學生更迫切需要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呢?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去探索學習、領悟知識技能,提高信息素養,而教師也能通過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邮浇虒W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
課堂上一般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互動式教學主要有主題探討式、歸納問題式、精選案例式、多思維思辨式等方式。那么如何促進高中信息課堂中的互動呢?
運用互動模式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對傳統模式的創新與突破,能改變以往教學中的單向灌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學得有興趣、有激情、有成效。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模式中最為顯著的特點是體現學生的參與性,無論是信息技術理論學習還是實踐操作,學生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學習目標,而不是通過等待的方式獲得答案。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咏虒W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師生之間開展有效互動,教師通過啟發引導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深入性;二是學生之間開展互動,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提高學習效率,尤其是在相互點評相互幫助的環節,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重難點,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3.有助于獲取教學反饋信息。學生在信息技術中學習與掌握的情況如何,是教師對下一階段教學工作進行調整與設計的重要參考依據,教師運用互動教學模式可以了解最為真實的學習狀況,以此進一步鞏固相關難點,提高教學成效。
4.有助于拓展信息教學空間。從單純的學生灌輸學習、個體學習到體現主體地位的合作學習,學生所面臨的學習空間有了較大變化,一是合作小組可以為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提供積極的幫助,二是這樣的互動模式可以向課外興趣活動拓展,讓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得到綜合發展。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因此,教師要意識到,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行為,可以說,沒有了師生互動也就沒有了課堂教學活動和師生的對話與溝通。師生關系是決定師生互動有效與否的關鍵,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良好的互動環境。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但是,師生關系里不能無限拔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上課過程中有些教師對學生游戲、聊天等行為熟視無睹,這是有違師德的。
提問是師生互動中一種很重要的互動形式。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切忌盲目隨意、不貼切課本,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所以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進行分層次的課堂提問,做到既不使基礎好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又不打擊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教師要充分備好課,不僅要教學內容了如指掌,還要對教學環境、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備課時,可以用“5W+1H”法輔助備課,即 what(教學內容)when(課時安排)where(教學環境)who(學生情況)why(教學目的作用)how(如何設計)。 充分備課,才能明確互動教學中該拋出某個主題,或者什么問題,或者哪些案例來展開教學雙方互動,總共可以提出幾種方案,哪種方案最優,該選什么素材,會出現什么問題即解決方法,備選方案是什么,經過這些準備才有助于信息技術課堂的互動式教學。
例如,對于偏理論的課程,該如何進行互動式教學?可以嘗試展開課堂討論、辯論、演講、答辯,而針對信息技術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主題時要精心準備。當主題涉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說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明星,電影,熱點新聞等,或是學生密切相關的身邊的事情,比如說高考,學習方法等,或者學生感興趣的其他學科,比如歷史,數學等,從這些方面入手,學生能被激起興趣,接下來的互動就簡單可行多了。而對于偏操作技能方面的課程內容,可讓互動穿插在教師的演示中,教師演示一些典型的操作例子,接下來可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操作,流一些空白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讓學生嘗到成就感,從而形成教學的良性循環。比如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一節,在關于搜索引擎的一些技巧上,教師可以示例部分技巧,然后讓學生實踐,并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尋找其他的搜索技巧,與同學交流,并且練習熟悉。最后讓學生總結自己尋找的技巧,并比較這些技巧的優劣性和適用情境。
互動課堂的創設是學習信息技術的有效途徑。要真正體現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