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麗
邢臺現代職業學校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經濟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伴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的逐步推進,社會大眾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在此形勢背景下,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思想政治課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改革問題。
我國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逐漸形成的,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仍然適用于現代社會,但是其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必須被摒棄[1],因此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對現有的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繼承與改革相結合的原則,具體來說,教育工作者要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和當前社會發展形勢有深刻了解,淘汰一些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對于一些延續至今仍可廣泛使用的,應做出保留,并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與完善,從而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
目前中職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不高,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對思想政治課認識程度不夠,不能真正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開設意義;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課堂中其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知識接受過于被動,教師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上述問題加以重視,并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的教學原則,來設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講,就是在課堂中教師只對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進行明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與一定的引導,其他時間則留給學生,通過其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中職學校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將良好的品德教育與馬克思常識教育進行結合,以課堂講授為主要渠道來對學生進行的一種知識傳授的過程。通過對它的學習,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而且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道德品質一般是通過實踐才能體現出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在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例如中職學校可以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學到的知識就有了利用的場所,同時學生在實踐中還可以繼續提高自身。
據了解,在中職院校中,開設歷史學科的一般都是師范類學校或旅游專業,在其他專業教育中,均沒有進行歷史課的教學,因此筆者認為這樣的課程結構設計是片面的。《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大綱》中,對學生的愛國教育、道德教育都有著明確要求[2],由此看來,歷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不僅滿足中職學校教育大綱對學生的培養需求、同時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因此將歷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歷史教育可以為青少年呈現我國自古以來先人自強不息以及對社會做出的卓越貢獻,對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以及責任感有著關鍵意義。
目前網絡技術在社會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并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據調查,學生群體是互聯網使用群體中的重要主要部分,由此可見,互聯網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行為習慣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中職院校應利用這一特點,將互聯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例如教師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信息與知識進行整理,必要時還可以進行一定的后期制作,使其具有趣味感,并在課堂授課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進行展示,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通過趣味性的知識點展示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記憶程度,推動了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另外網絡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良信息,因此中職院校要注意凈化網絡環境,避免因大量不良信息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等情況的發生。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枯燥,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得不到有效提升[3]。因此教師可以在教育形式上進行挖掘,例如可以在課堂活動中針對課堂所學內容來對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在學生預習完畢后,學生與教師要進行角色的互換,由學生上臺對將要所學的內容進行講述,這樣不僅遵循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的教學原則,而且還能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組織能力,幫助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對學生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是為社會輸出大量優秀技術人才的主要場所,因此中職學校要重視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及時對現有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從而有效提高中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