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美連
江西省橫峰縣龍門中學
情感教育是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心智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歷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人生價值觀。所以,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本是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的過程,但是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直在主角的位置上。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與教師之間仿佛隔了一座大山,讓歷史課在學生心中變成一種負擔,毫無樂趣可言。所以教師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內容,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然后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去感染學生。
比如在介紹北伐戰爭的內容時,筆者在講完教材內容之后,又為學生介紹了軍閥張作霖的一些生平故事:他是土匪出身,是北洋政府最后一個最高權力指揮者。由于歷史原因,人們對他的評價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隨著筆者熱情的講解,學生們都沉浸在關于張作霖的故事中。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張智霖的故事十分感興趣,更把這節課當成享受。這樣的授課方式,緩解了學生的壓力,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不僅從故事中了解了很多歷史知識,其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得到激發。教師將歷史熱情傳染給了學生,在以后的歷史學習中,教學效果怎么可能會不好呢?
可見,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抒發自己的歷史情感,把自己的熱愛傳遞給學生。同時,在歷史課上,教師千萬不能唱獨角戲,要與學生多多進行互動,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這樣,師生之間情感的橋梁才會變得堅固。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的滲透是通過點滴的引導逐漸形成的,而且情感的宣泄并不是像水龍頭一樣,說開就開,說關就關,它需要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引導。所以,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的個性差異來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情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其中,情境教學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適當的情境猶如促使學生情感產生的溫室,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更容易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
例如在講解《圖說紅軍長征》這一課時筆者為學生介紹了影片《萬水千山》。這部影片正是紅軍長征的真實寫照,學生從中了解了紅軍長征所面臨的困境:敵人的追趕、饑寒交迫、惡劣的環境等等。此時筆者借機利用這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明白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讓他們懂得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什么困難,都要保持樂觀主義精神。
教無定法,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方法并不是只有這一種,還有很多等待我們初中歷史教師去發掘,去研究。如參觀歷史遺跡,可以沖擊學生的視野,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形成符合課程要求的情感。學生在參與歷史課堂上的過程、體會及總結得到及時的引導、評價,學生的情感也會變得更加清晰、真實,在評價中使情感得到升華和發展。
學生情感的流露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它需要借助各種教學資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構建歷史情境,優化歷史課堂。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更能促使他們的情感融入歷史事件之中。
例如學習《南京大屠殺》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介紹日本對我國的侵略行徑,激發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進而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為了完成這一目標,筆者在課前為學生搜集了很多關于南京大屠殺的圖片及資料,做成課件給學生展示,又播放了影片《南京!南京!》中的有關片段。當學生看到那血腥暴力的一幕幕時,仿若置身于那場景之中,眼中充滿了憤怒,雙手緊握在一起,恨不得馬上沖上去與日軍拼個你死我活。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直觀地看到了日軍對我國的侵略,他們的心靈受到震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增強。
教學目標完成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所以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將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掌握,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將情感教育融入初中歷史教學之中,是提高歷史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要長期堅持下去,讓它貫穿于整個歷史教學過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