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蘭
江西省崇義縣城關小學
作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就要學會轉變教學觀念,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主動的去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這樣才能夠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其最大的優勢。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在教學中凸顯出的創造性人格與能力的差異,主要是由于教師指導質量、學生個體差異而造成的,由此可見從宏觀上正確掌握學生差異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更要堅持差異教學實踐。另外,小學語文題目的答案是不固定的,它不像數學一樣,語文答案強調意思對即可,它更能充分擴充孩子的視野與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語文是人文學科,更能體現出不同主體間的個性,所以需要差異教學來把握每一個語文學習者的個性與思想,運用多元化的先進教學手段來提升對語文的理解,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國棟老師在《差異教學論》中強調要立足以人為本的價值追求,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確保學生對語文的快樂學習。
由于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上的主要引導者,尤其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在課堂上為了節省時間也僅僅就是講解加講解,也就是說,并沒有真正的考慮到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重視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學生為課堂的主導者,這樣一來,部分教師可能一時無法巧妙的轉變,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做一些無用功,或者是效率低下。
差異化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深入的掌握學生們之間的不同之處,然后開展具體的差異化教學。但是由于當前受教育人口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學生班級內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這就使得教師在開展差異化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數太多,而教師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使得教師無法直接的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
由于當前社會環境的影響,對于“應試教育思想”呈現出一種逐漸增長的趨勢,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過分的注重教學的效果,主要是想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提高學習的技巧,使得學習充滿了功利性,這就使得學生對學習的觀念存在偏差,使得教學的觀念越來越偏重于教學的結果,甚至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味地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僅僅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體驗不夠重視。
教師是教育的主力軍,所以,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就要首先加強自己的理論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這樣才能夠順應新時代的發展。首先,教師可以經常與同事之間進行教學研討會,教師們相互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經驗,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后討論一些相關的解決策略,通過這種方式,幫助教師相互學習經驗,對于存在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幫助教師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外,教師也要深入的學習差異化教學策略的具體理念,充分重視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掌握學生之間交流的具體方式。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正處于初始階段,所有的教師人員都應該始終保持一顆昂揚向上的積極心態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奮斗終身,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小學語文差異教學中存在的缺陷,才能逐步優化教學中的不足,透徹理解教無定法、教學有法的引申內涵。再者,反思的過程是幫助教師總結教學方式、歸納教學經驗的有效方式,因為學生之間的思維與學習方法是千奇百怪的,針對怎樣更好地回應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等問題都是需要在日積月累的反思中實現的,進而不斷豐富與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與行為方式,有利于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一方面,為了促進每個學生都找到最合適的位置,可以靈活的變動調換組員,開展分組式彈性教學,因為通常小學語文的教學在短短幾十分鐘課堂實踐上帶給學生的進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要借助于小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為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需要老師在業余時間詳細認真的學習該教育法律法規中的每項明文條令,反復深切感受經歷實踐、總結與提升的過程,學校也可以定期積極組織多元化的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競賽活動,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般學生之間的學習方法與思維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采取差異化教學實踐,尤其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細致的考慮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努力為學生找到一種趨于更好的教學方式,正確深刻認識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原則理念。通常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啟蒙階段,而語文記憶的東西較多,難免會給學生造成相對枯燥乏味的厭學心理,這就需要老師多用心、潛心研究摸索每個學生的差異,增強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生動性,充分調動起小學生對語文的積極性與喜愛感,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堅持“因材施教”的實踐目標,促進小學生進一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