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英明
互聯網金融逐漸成為金融領域重要的一部分,隨之衍生的金融產品也不計其數。為了保證在這些金融產品流入市場后金融市場的穩定,維持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平穩發展,政府開始逐步建設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
隨著21世紀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互聯網金融借助于各類社交軟件、搜索引擎和云端大數據對金融市場進行系統分析,幫助投資人了解市場發展動態,極大程度上的降低了交易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實現了網上借貸、風險投資和線上付款,給人們帶來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降低人們金融投資的成本,在一定意義上推動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進步。
僅從我們高中生的角度來講,如果市場經濟的發展脫離了政府的宏觀調控,那么必然就會破壞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使得市場的發展趨于極端化。國家對于金融市場的調控往往是在幕后進行的,也就是對應的建立一套金融體制監管制度。為了確保投資者在金融市場里投資的安全性和實時信息了解的公平性,并且維持交易市場的價格穩定,那么對于金融市場的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國的金融管理部門如此重視市場監管的原因在于:
作為當前社會中熱度較高的P2P網絡金融投資項目,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并非是自己的錢,而是將自己的貸款信用度作為擔保。P2P這類型的網絡金融投資平臺會對交易雙方的信用度進行評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人的投資風險,但是它所存在的弊端也十分明顯,會使得投資者無法認識到失敗的后果,從而出現不合理行為。
常言道高利潤一定會存在有高風險,所以在市場金融產業進行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過程中,對于一些高風險的產品,金融企業會更熱衷于對其的研發和銷售。但是這樣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企業會對投資人隱瞞產品具有高風險的事實。具體表現在,拒絕向投資人提供產品的相關信息或者是提供不完整的產品信息。那么顧客在購買這類企業的金融產品時就無法對產品的真實風險程度有確切的認識,從而加大了自身承擔風險的可能性。
網絡金融創新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本質的區別,在我們高中生看來,金融產品的創新更多的是為了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而前者則是為了維持市場的供給平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得益于網絡技術的進步,隨著時代的更迭,投資人和市場經濟都會逐漸受益于互聯網金融的成長。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會伴隨著一定的風險,這就需要金融管理部門具有承擔風險的能力,這樣才能保障新的金融模式成長的環境。換言之,如果市場監管過早或者發生過度管理的現象,都可能會對新生的金融體系造成毀滅性打擊,抑制了金融市場的創新和發展。所以,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會提到,監管制度的設立就是于“獨裁”和“動亂”之間尋求平衡。
在高中政治經濟教育中曾提到,在國內和國際金融產業中,對于兼容監管的概念并不明確,但它卻是非常重要的。監管的方式分為市場自律,注冊信息,建立監督機制。市場自律是企業的一種自我管理;信息注冊是對企業運營資質的一種監督;監督機構的設立是為了監管市場運行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的現象,密切關注市場資金的流向。只有明確監管方式并切實履行,才能幫助金融產業更好的發展。
金融市場的管理制度也并非是無可挑剔的,就用我一個高中生的眼睛去發現,它也存在有很多漏洞,很多金融產業便妄想避開管理部門的監管,借助于這些漏洞來謀取高額的利潤,這種不法行為在行業里叫做監管套利行為。這種做法會破壞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也對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因而對于金融監管部門自身的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保證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
在我們高中生看來,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金融產業模式,豐富了市場上金融產品的同時,也為投資者創立了相對安全的交易平臺。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于這種新型產業運營模式的監管力度,確保互聯網金融合理、平穩的發展。
[1]張嘯騫.基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及核心原則探究[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15(06):74.
[2]王莉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與核心原則探討[J].現代商業,2015(05):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