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騰越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B&R)是由我國提出和倡導的涵蓋東南亞、東北亞經濟整合并將二者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最終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的經濟帶戰略,其包括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條辯證而統一的主線。“一帶一路”戰略部署高舉合并發展的旗幟,積極與經濟帶沿岸國家和民族建立雙多邊機制,旨在打造包含政治互信、文化互信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青少年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未來的書寫者,肩負著民心相通、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艱巨任務,總的來講,“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為當代青少年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不僅僅要堅持繼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的精神基礎,更要堅持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
“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提出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宗教等眾多的領域,而這些領域的繁榮和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支撐,青少年作為人才后備軍,肩負著振興祖國的使命。當代青少年中部分的高中生、技校生以及未來將步入更高層次學府深造的高素質人才,都有可能、甚至說應當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技術人管、管理人員、勞務人員。所以,青少年應該將這種使命感轉化為檔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的動力。“一帶一路”為青少年群體提供了發展和進步的平臺,全國各地青少年要形成合力,在這個世界性的大舞臺上充分展現自己的力量,堅持問題導向,凸顯現實意義,同時,“一帶一路”的提出也為青少年提供了出國游學的機會,使得留學國家的選擇更加多元化。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構建的關鍵時期,積極向上的觀念對青少年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當前社會和時代背景對青少年人生格局的構建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一帶一路”聽起來像是與青少年無關的政治性課題,但深究其內涵和意義,就會發現其涉及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利益,涉及到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利益,青少年群體更應當志存高遠,為國家建設、民族振興貢獻青春的力量。
“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中國發展的契機,更是當代青少年的必修之課,青少年要認清現實條件下的責任與義務,即“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艱苦奮斗的精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當“一帶一路”理論建設與創新小能手,以自身的力量帶動同學、班級、學校認真學習并研究“一帶一路”的理論,尋找理論與實踐相通的契合點。總而言之,作為“共產主義接班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當代青少年,當務之急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揮青年一代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優勢,與各國絲綢之路青年建設者一道成為這一重大歷史戰略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十三五”計劃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坐標和方向,絲綢之路沿線是經濟和文化的薈萃之地,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青少年要認識到這一偉大戰略的現實性意義和歷史傳承性意義,自覺承擔起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關鍵任務。青少年的成長也是如此,要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并堅定信念,在逐夢的過程中不斷積蓄力量、提高能力,“厚積方能薄發”,同時,要保持與國家戰略理念的高度一致,積極宣揚并擁護“一帶一路”戰略,實現自我價值。
當代青少年應該明白,“一帶一路”建設構想的提出和實現不僅僅依靠的是理論指導,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發揮的作用,才將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而充分發揮出來,“一帶一路”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平面版圖上,更要向深層次、多領域合作,更深層次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則需要強大的人才支撐。青少年要以理論為支撐,系統深化學習馬列主義、科技知識,增進與絲綢之路沿岸和沿線國家的科技文化交流,把個人發展和民族振興、國家強盛聯系在一起,在完成國家繁榮富強和各國互聯互通的歷史使命實現個人能力的提高。
當代青少年要肩負起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責任,以史為鑒、以人為鑒,胸懷遠大的抱負和愛國情懷,本著“熱烈而堅定的情緒,緊張而有序的學習”的態度,腳踏實地,切勿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將主要精力放在增長知識和才干上,即做好“學生”的角色,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并將建設“一帶一路”的精神傳遞下去。
[1]李建明.“一帶一路”構想下青少年民族自強意識的引導[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3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