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中
時至今日,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成果斐然,從“985”、“211”名校到各類高職高專、電大等多種類、各層次的高校,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億萬人才。高校教育改革也與時俱進,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更多的莘莘學子有機會上大學。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高等教育出現了一些亟需改革和改變的問題。新的形勢下,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轉變,產業結構在不斷深度調整,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各類高校中處于頂端的研究型高校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有著其他高校無法期盼的優越和優勢;在高等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的地方性高校卻越來越被邊緣化。地方高校包括地方性的二本、三本院校和職業技術性院校,從省市得到的各種支持有限,以及他們的高考生源等級處于D級以下[1],難以更好的“以校名人,以人名校,以業報國”[2]。所以地方高校既然不能更好的培養理論型、學術型、研究型人才,那么只有應時應勢進行轉型,走自己特色的高校發展道路。
我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是根據《關于引導部分地區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而開始的,主要從四個層面提出了轉型發展改革的十四項主要任務。其指導思想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其重要任務是要明確類型定位和轉型路徑,加快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轉型高校與當地創新要素要對接,多方支持,爭取地方政府、行業企業支持,形成聯動發展格局;在抓住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技術發展機遇的同時,形成一批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先進技術轉移應用的應用技術大學和學院,建立行業企業合作發展平臺和學校地方行業企業和社區共同參與合作辦學治理的機制。在地方高校轉型中,學校管理,專業建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績效評估等方面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或改變。[3]
《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是各個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一條條,一步步都做出來清晰明確的指示,是我國高校發展的又一個新的重大的教育改革。
部分地方高校確立轉型后相應的專業設置、課程建設須做出相應的調整。筆者作為英語教師,優先考慮的是英語課程的調整與改變。在眾多英語專業課程中《綜合教程》最值得商榷。它是針對英語專業一、二年級的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性課程,是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何兆熊主編,2005年開始用于高校英語專業本科生學習型教材,2011年進行了第二版的修訂,課文內容排序章節上做了調整,每冊有原來的16單元減少到14單元,刪去了兩個單元,并替換了四個單元。[4]多年來,《綜合教程》作為高校英語專業的基礎性必修課程,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從課時、學分、教師到教室分配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不少高校還為此設置了基礎英語教研室,安排固定的老師、辦公室,并給予資金支持。因此,師生都關注該課程的教與學,它在學生英語學習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肯定《綜合英語》課程所發揮的積極面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它的不足。雖然現在師生用的是第二版,但是第二版中變化似乎沒有真正的與時俱進。每冊書保留的14單元照搬原文章,只是在文章次序上做了調整。其他內容也存在問題:Pre-reading Questions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導入問題,但是只是幾個問題的簡單羅列,熱身作用極不明顯;課文材料仍采用原來的內容,排版上字體稍小于原來的文本,內容緊湊,降低了識讀性;課后的單詞表全英注釋和列舉,看似高大上,而實際上根本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別是大一新生,完全沒有必要把這些單詞的漢語意義都去掉;課文結構分析和修辭特征部分說明簡單;語法練習部分語法點和習題選擇過于草率,不少語法很“小兒科”,對于大學生,完全沒有必要,更不用說英語專業學生;編者建議教師在一周內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然而不少學校根本完成不了。如果盲目趕進度,則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中也存在現實問題,如:(1)課時安排上的尷尬。不少高校外院給予《綜合教程》每周6個課時,每學期共96課時,占6學分。它涉及到學生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在課程中有這些方面的練習??墒?,英語各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怎能由一套教材做到面面俱到呢,那些語法課、聽力課、口語課、寫作課、翻譯課等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授課時,教學重點放在《綜合教程》上,那么其他課程的教學安排就會受到限制。(2)教師的安排上亦有問題。大學老師術業有專攻,讓什么樣的老師上《綜合教程》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任何一個大學老師都可以教授基礎性學科,但是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為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A階段的學習,特別注重關乎能力培養的基礎知識,如發音,語法等。但是在《綜合教程》學習中,如何把握好與其他相關課程的度,這一點富有挑戰性,否則該課程就成了大鍋飯大雜燴了。(3)成效不明顯。《綜合教程》授課過程中,有些師生猶如在走過場,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造成教師教學方法創新不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低下。如地方高校專四通過率較低,學生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能力也較低。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多角度思考其解決方案。
第一,如果繼續使用該套教材,應適當的減少課時和學分,增加其他學科的分量。如今,國內高校在消減大學英語學習的課時和學分,那么作為英語專業學習階段的基礎課程,《綜合教程》也該有必要學習或借鑒大學英語的做法。消減出來的課時可以分到相關課程中去,這樣既能凸顯有關課程的重要性,又能練習學生的各項專業技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
第二,針對教材里面出現的問題。Pre-reading Questions中可以增加一些圖片或其他形式的材料豐富課文背景;對于教材,課文要適時調整是不切實際的,那么在現有內容的基礎上,擴大有關材料的學習;課文排版應該適應眼睛,大小適中,適合閱讀;單詞表的漢語注釋在第一、二冊可適當保留,讓學生逐步適應英語注釋;課文結構分析和修辭特征部分可適當豐富有關解析,如涉及到的修辭可以從定義到運用給予說明,為學生到高年級學習英語修辭學打下好的基礎;語法部分去掉“小兒科”化的練習,特別是第三、四冊書上面,并且避免某些語法內容重復出現。
第三,有選擇性的授課。既然課文上不完,那么教師在授課內容選擇方面應該有針對性。可依據地方高校轉型后的專業技能要求,通過“分層教學法”、“混合式學習”、NEO-MOOC式教學、“互聯網+教學”等最新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創新與運用,開展“拓展性教學”。可根據學生水平,如果學生能力稍低的話,老師可以選擇一些接地氣的文章,從學生實際出發,先易后難;如Fresh Start,the Chaser或Chinese Food,如果學生能力提高了,則在原來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有難度的文章。
第四,拓展性學習。教材文章有限,每冊14單元共28篇文章,四冊書共112篇。即使老師把課文全部上完,也猶如走過場,更何況由于教學時間所限,每冊最多也就七、八篇而已。一篇文章猶如一個窗口,學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文,而是應該通過一個“窗口”,看到窗外各種風景,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5]教師發揮學生自主性學習,把其他文章讀完,同時根據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搜尋和整理有關文章,并進行交流學習。有條件的進行演示,取長補短,讓學生發揮其能動性,真正成為英語學習主角。
第五,應用型、技術型教學的體現。開辟“第二課堂”,走進實習場地。有些高校組織學生到桂林、西安進行英語口語教學;還有些組織大四師范類學生到中小學從事英語教學實習。校企結合式教學也是不錯的做法,要求教師要先熟悉企業的某些知識,或讓企業技術人員(有英語功底的)走進課堂,雙方互動式交流交往學習,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6]
最后,不得不提到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做法,即從教學課程設置中舍棄《綜合教程》。與其允許諸多問題存在,不如刪掉它。不再上這門課程時,不少湖大老師不舍得,畢竟這門課程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存在了十幾年,師生都習慣了它,突然砍去,的確讓很多老師接受不了。[7]如今,取消它,把其教學任務分到相關課程中去,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新之舉。如果地方高校轉型后,不再教授《綜合教程》,或許是好事情,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各項專業技能的水平。
新形勢下,某些地方高校確定轉型發展,重點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決策是合理的,極大的改變了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現狀,通過調整專業的設置,改變人才培養模式,轉型方向是應用技術型和職業教育型,那么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如何轉型是比較重要的。本科院校有實力,從師資理論、教學條件等各方面,在國家和省級支持下,不斷提高學生英語專業水平,達到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的要求;職業院校加強實用性學習,找準定位,提高實踐能力,為就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在轉型高校的教學中,在繼往開來的英語教育教學中,《綜合教程》教學也要創新。如果“一刀切”砍去它,這恐怕是很多地方高校不敢貿然而為。若保留這門課程,在轉型后,其授課模式,理念,方法等都要做出及時、適當的調整。對教師要求走“雙師雙能”型,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僅僅把眼光放在一套教材上,從大處考慮,從小處著手,重技能、重應用,發展學生特色特長??己艘惨{整,通過特色課程學習,參加相應的技能培訓和考證,為以后就業做準備,如:英語導游證、翻譯證、跟單員證、教師資格證、酒店管理師證等。
在課堂內外,教師提高自己業務授課能力和水平,同時針對專業特征走進某些相關行業,向專業技術人士學習和實踐。對于學生,也不能目光只盯著教材,適應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眼界和認識,成為創新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這樣,才能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的結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交流。在地方高校轉型中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具體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培養技術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利用學校資源,在教學中從專業基礎課到主干課,核心課都有兼顧,專業技能應用能力要在實驗實踐課中逐步形成。
[1]武書連.2016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
[2]吉首大學:新生開學第一課學“校訓”[EB/OL].http://news.gmw.cn/2014-09/22/content_13321186.htm,2014-09-22.
[3]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2015-10-23.
[4]何兆熊.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5]梁靜.淺探拓展性學習在綜合英語教學設計中的運用——以一堂公開課為例[J].校園英語,2014(12).
[6]梁耀相.“準職業人”視域下高職第二課堂活動體系的構建[J].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12(5).
[7]張云,劉正光.英語專業研究性教學探索——兼論翻譯課程教學設計[J].現代大學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