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山/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現代教學理念上形成的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項目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完成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踐與評價,對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項目教學法存在的優勢,將其靈活應用于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中,對促進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優化改革,增強教學質量與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由項目教學法的概念可知,項目教學法的核心在于:在教師指導下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側重學生“學生過程”,重在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素養[1]。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在應用項目教學法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時,需準確把握項目教學法的核心內涵與特點,結合體育教學本質要求與學生實際情況,以科學的態度構建體育教學項目,形成完善、全面體育教學框架體系。在此過程中,建議院校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以學生專業崗位為基點,對專業特征、要求進行準確分析,從而科學劃分體育教學難度,實現分層次教學,保證體育教學項目與學生專業課程教學相契合。
其次,通過實踐調研,掌握人才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制定體育教學目標,充實體育教學項目內容,如健美操項目、登上項目等,實現學生多方面素養(心理素質、身體素質)與能力(肢體平衡能力、動作靈敏度等)的強化。
與此同時,將職業體能訓練滲透到體育教學項目中,用以實現項目教學法多元化作用的有效發揮。例如,在高職高專籃球教學中,教師根據設置的體育項目(10米往返運球)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制定項目時間規劃、教師方案完善、項目實施與評價等流程實現學生體能訓練。與此同時,教師基于實踐觀察,明確項目時間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輔導改正,實現項目教學下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
此外,以培養學生興趣為核心,引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是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特點,而要想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首先應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實現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感知快樂,從而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養成良好習慣[2]。對此,體育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可以學生興趣為基點,進行教學項目設置,如分成籃球項目組、乒乓球項目組、足球項目組等等,在不改變班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進行重新組合學習,提升課堂教學開放性,基于學生更多自由選擇機會,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與此同時,教師可適當引入社會元素,進行教學過程優化改革,從生活實踐入手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保證體育項目教學法實施的科學性、有效性,教師應做好教學準備工作。首先,教師應明確認知所設項目的基本教學任務,并對專業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在此過程中,可以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為依據,參考企業管理模式構建項目小組。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負責人管理,教師指導下進行項目實施方案設計。在此過程中學生科通過網上資料收集、小組成員討論、教師輔導進行方案完善。
在體育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依據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可通過教學講解,使學生明確項目實施的主要目的與各環節所要達成的任務。其次,根據項目特征,利用多樣護甲手段,如微課、示范講解、案例分析等進行活動執行前的科學引導與基礎理論知識講述。與此同時,可要求各組成員對小組項目方案進行講解,組內成員根據自身職責進行分工講解,包括技術要領、動作示范、相關圖片展示、活動流程概述等等。此外,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管控工作,針對存在問題的學生或小組基于有針對性指導,保障項目順利進行。
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進行綜合評價。在此過程中,其評價形式為“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學生活動參與程度、動作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學習興趣濃郁情況等等。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健身理念的提出,對高職高專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創新體育教學,促進體育課程優化改革已經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現代化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基于項目教學法特征,嘗試利用項目教學法創新體育教學,發現項目教學法的靈活與科學運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實踐活動參與性,培養學生創新、合作、競爭能力與專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辛長成.項目教學法在籃球行進間低手上籃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7(05):73,57.
[2]李明.利用項目教學法創新中職體育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6(05):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