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麗
河北省大城縣教師進修學校
培養高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重視“寫”在整個語文綜合能力構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導學生熱愛習作,練就學生扎實的寫作功夫,在高考中寫出寫啥像啥的作品,使之獲取較高分值,歷來是同行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作為指導者,首先應當樹立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全局觀念。既要辯證分析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所進行的一系列作文訓練而達到的水準,又要用發展的眼光來指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在指導思想方面,還是在具體實踐操作方面,都應有周密的計劃性、嚴密的科學性、訓練力度的強化性,行文運筆的深廣性及靈活性。
古人云:“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對于語文作文的教學也是如此。任何一個偉大的作家從一開始幾乎都先是一個優秀的讀者。讀書不但可以使我們從書中懂得世間各方面的道理,而且可以讓我們從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學得詞句的美麗和風格的清高。古人說:“三日不讀書,便覺得面目可憎,言語索然無味。”“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可見閱讀的重要。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呢?
首先,指導學生在閱讀時要遵循“先求其廣再求其精”的原則。蘇東坡曾在《稼說》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廣泛的閱讀中,擷取自己學習所需要的素材。古亦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說,大量的閱讀對個人寫作能力、寫作創作思維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把那些生動、優美的詞匯或片段摘錄下來,并且即興寫下自己隨感心得,挖掘文字的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有感而發,有疑而注,有得而寫,這是平時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
最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傳授學生閱讀方法。對于論述類的文章,要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著重關注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著重培養學生的概括、提煉、分析、判斷、綜合等抽象思維能力。對于實用類的文章,引導學生注意材料的來源與真實性、事實與觀點的關系、基本事件與典型細節、文本的價值取向與實用效果等;常用應用文教學,則主要借助文本示例來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以學生自學為主,不必過多分析。文學類作品,則強調感受形象,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學生平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加強課外閱讀,留心不同作品中對自己寫作有用的各個細節,注意積累,加強訓練,寫作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在提倡創新的今天,模仿被視為保守,仿寫似乎是在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所以仿寫越來越遭到摒棄。我們不如聽聽胡適先生的話:“凡富于創造的人必善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決不能創造”,“創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時的一點點新花樣”。古往今來,有許多名師大家也是在模仿前人的基礎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如陸游的詩“何方化得身千億,一束梅花一放翁”就是脫于柳宗元的“若為化作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臺灣作家余光中的《鄉愁》,據本人介紹是模仿了宋代辛棄疾的詞《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創作的。矛盾先生也曾說過“模仿是創作的第一步”。因此,仿寫仍應作為中學生寫作訓練的重要手段。
要注意仿寫不能是機械的模仿。古人云,學文有三偷,淺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氣。所以仿寫前應當先要對范文充分分析、仔細體味、認真研習,重點是要學習范文在立意、構思、結構、表現手法和語言文字上的處理過程,特別是立意和構思的思維過程,這樣才可能達到 “由形而神”“得意忘形”,最終化為己有的目的。由于很多高中生對于文章立意和構思的把握能力尚有欠缺,所以,語文老師在此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引導。
作文教學是無法立竿見影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潛移默化的,沒有捷徑可走,它是長距離的心靈競技,師生均任重而道遠。在具體作文教學實施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尋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模式,勇于創新,開發思維,傳授學生寫作方法,應是每位語文教師不斷探索的話題。
[1]韓云.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淺談[J].才智,2009,(12).
[2]謝筱萍.試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J].考試周刊,2009,(07).
[3]炊居成.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改革的幾點嘗試[J].中國教師,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