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凌云
【摘要】本文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出發,通過將PBL教學法融入到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知行合一。
【關鍵詞】PBL 情境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30-02
2017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火熱出爐,其中倡導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建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到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筆者以為,信息技術課堂中的PBL是以學生為主體,按照一定的項目流程,完成系列項目活動,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性和探討性為基礎,學生能充分應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主動學習和建構新的知識與技能,從而能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實際的問題。PBL實施的整個流程,非常契合新課標的要求,在各個環節都落實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培養學生計算思維、批判性思維、團隊協作和責任擔當意識。
一、PBL基本要素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的PBL主要包含項目主題、項目情境、項目活動和項目作品四大要素。
1.項目主題
項目主題是豐富多彩的,跨學科的,但是每一個主題都必須對應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密切聯系的真實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的解決對學生是有用的。
在項目主題的選擇時,必須要考慮到項目實施全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的覆蓋問題,確保學生有能力去挑戰并完成所有任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每個項目實施前需提前做大量的調研工作,確定幾個有效可行的主題供學生選擇。例如,從社會關注著手,“世界讀書日”前后會引起社會關注的全名閱讀情況調查的問題;從時事新聞著手,中美貿易戰可能會對各行各業帶來的不同反應的預測;從學生關注話題著手,走近“雙一流大學”;從科學備考出發,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來構建知識圖譜等。
2.項目情境
情境學習理論的三個特征是真實性、參與性和指導性。PBL中建議,在具體真實的環境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開展相應的互動,共同探究,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小組每個成員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調查、學習、研究等活動。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更容易將新感受與自己原來積累的經驗關聯起來,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我們認為,教師始終是指導者和協作者,在監控學生的項目流程中,一步步引導學生走向既定的目標。
3.項目活動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每個活動都是圍繞項目主題開展的。活動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技術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這里,教師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他需要根據項目主題和學生的已有經驗來指導學生分解并設計項目活動中的子任務,并能通過知識鏈有效的將各個子任務串聯起來,引導學生按照科學的研究步驟,利用技術工具來解決系列問題。例如,在進行全民閱讀調查時,要指導學生通過不同的維度,確定調查內容,然后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圖書館借書數據采集法等多種途徑獲得各種閱讀的數據,再進行數據的分析,從而寫出調研報告。學生在完成這項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知識與技能包括:調查問卷的設計(中外名著、雜志等)會用到Word、Excel軟件;上網搜索會用到搜索技巧、信息的甄別等基本技能;網上問卷調查會涉及到網上免費調查工具的申請和使用;調查報告的撰寫會用到論文編輯技巧等,這是一種基于需求、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生基于實踐去理解知識并掌握有用的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實現了“學為所用”。
4.項目作品
項目式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完成項目后能夠有一份比較完整的研究資料匯編和作品。研究資料要能詳細地記錄整個實施流程,包括項目計劃書、成員分工表、工作安排表等。作品可以是一份調查報告、一份復習資料或者一個美麗的圖文展示作品,并且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維度來介紹自己完成項目過程中的收獲。這樣基于項目的學習才能讓學生全部動起來,綜合自身各種素養,展現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二、PBL教學設計案例
1.把握熱點,巧定項目主題
近兩年,央視推出兩個廣受歡迎的文化類節目,它們都與閱讀息息相關。《詩詞大會》讓人們重溫了古典文學的典雅音韻之美,《朗讀者》讓人們捧起書本,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這些節目的推出“成功”地讓大家回到原點,感受閱讀的美。這是社會的熱點話題,筆者選擇這個為項目活動的主題。期望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讓學生在用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調查報告和具體數據分析來發現目前高中生廣泛存在的閱讀問題,從而倡導學生提升閱讀質量,豐富知識養分,形成健康的閱讀習慣。
2.情境導入,開啟課題研究
課堂上,我提供學生一份閱讀材料——在第22個世界讀書日,亞馬遜中國在北京發布了“2017全民閱讀報告”,基于“全民閱讀”大調查所收到的近14000份有效問卷以及亞馬遜中國大數據分析,報告深度解析了互聯網時代大眾的閱讀行為和趨勢。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7.86本,比上一年增加0.02本,但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我國成年人平均每日閱讀紙質書的時間為20.20分鐘,看手機的時間則長達74.40分鐘,是讀書時間的3.7倍。
看了這組數據,學生非常震撼。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本次項目的主題,當前我校高中生在閱讀上是怎樣一種現狀呢?于是此時,本項目的活動主題基本確定——以《我校高中生閱讀情況的調查》為研究性課題展開調查。
3.任務串聯,精準指向技能
在項目實施的流程中,需要設計環環相扣的子任務來引導學生如何去開展PBL學習和提高整個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的效率。本案例通過六個子任務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Excel 數據分析的基本技能嵌入到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具體對應如表格所示。
4.收獲交流,充分展示成果
請學生按小組展示各組的調查報告,然后對報告用到的技能做小結和點評。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根據調查報告,對我校學生發出有效的閱讀倡議。
本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首先發現問題,要引導學生能分析任務中所蘊含的信息需求,進行數據采集;然后分析問題,能利用數據處理功能來精準地分析數據;最后通過對原始數據的處理,多樣化呈現分析結果,形成研究報告,從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是在不斷思考和定向學習,切實是學為所用。今后遇到同類型的問題,學生的思路就非常明晰了。在PBL模式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一個個項目的完成中自然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結束語
通過完整的PBL學習過程的體驗,學生學會了小組合作分工,學會了利用網上免費調查問卷收集數據,學會了利用Excel軟件處理數據各項技能,學會了撰寫調查報告。學生在這種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順其自然地解決了問題,從而達到了知行合一,展現了核心素養的綜合提升,達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培養目標。今后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能精準地發現問題,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問題,自發地利用多種工具來綜合解決問題,還需要一線教師的多思考、多嘗試、多實踐。
參考文獻:
[1]張柳.高中信息技術“基于項目的學習”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