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立 李飛飛 周絨絨 張雪松
【摘要】本文采用自編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來源問卷,對某高師院校197名幼師生進行調查,對幼師生的技能學習、自我鼓勵教育、職業榜樣等方面做出評價和結論。
【關鍵詞】幼師生 職業自我效能來源 職業生涯教育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項目“職前幼師的職業自我效能來源研究”(JJKH20170673SK);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8年度高教科研重點課題“新時代幼師生職業使命感的現狀與培養研究”(JGJX2018B6)。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82-01
職前幼師的職業自我效能來源是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所獲得的關于幼兒教育或職業活動方面的個人成功經驗、成功的榜樣示范、他人的積極鼓勵或認可及愉悅的參與感。它是職前幼師關于自身幼師職業能力水平的積極評價的信息來源。本研究采用自編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來源問卷,考察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來源的現狀,以期為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促進工作做好效能信息來源方面的實證支持。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以吉林省長春市某高師院校的幼師生為取樣群體,采取整體取樣法(畢業班除外),共抽取有效樣本197人,平均年齡20.35歲。其中,專科生93人,專一52人,專二41人;本科生104人,本一32人,本二40人,本三32人。
2.測量工具
采用自編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感來源問卷,包括成就表現、積極情緒喚起、口頭勸服和替代學習四個分問卷,采用10點計分法。在本研究中,該問卷的整體信度為0.956,分問卷信度為0.733~0.909。
3.施測過程與統計處理
本研究采取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施測方式。主試教師與所在班級教師共同完成施測任務。首先,主試面向全體學生宣讀指導語,在確定學生們能夠準確理解作答要求后,發放問卷,作答完畢后現場回收問卷。工作人員對回收問卷進行有效問卷的篩選,之后進行數據的錄入與統計工作。
二、結果與討論
1.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外在信息來源豐富于內在信息來源
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來源總分屬于中等水平(M=21.20,SD=6.06;理論上最高水平為40),表明幼師生具有一定的職業自我效能的信息來源,但這信息源并不夠豐富或充分。具體來看這四種效能信息來源,按照豐富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口頭勸服(M=6.21,SD=1.74)、替代學習(M=5.53,SD=1.81)、積極情緒喚起(M=4.83,SD=1.78)、成就表現(M=4.55,SD=1.76)。
根據效能信息來源來自于外部環境或個體內在體驗,將口頭勸服與替代學習合并成外在信息來源,成就表現與積極情緒喚起合并為內在信息來源。本研究幼師生報告了較高水平的外在信息來源,而其內在信息源水平則相對較低。這一點表明幼師生在現有的專業教育教學中觀察到的、間接學習到的經驗豐富于切身實踐體會到的經驗。或者,在切身實踐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師生所收獲的成就與積極情緒體驗并不夠豐富。
2.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直接信息來源以技能類居多,實踐類最少
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直接信息來源主要是指幼師生切身經歷所獲得的信息內容,包括過去成功的經歷和經歷中所體會到的積極情緒體驗。根據高師院校對幼師生的實際培養方式,本研究將直接信息來源分成了技能類、理論類和實踐類這三個方面。幼師生在以上三種類型的直接經驗中所獲得的積極情緒喚起(M=5.53,SD=1.81;M=4.91,SD=2.13;M=3.98,SD=2.30)均略高于成就表現(M=5.08,SD=1.85;M=4.89,SD=2.10;M=3.66,SD=2.22);技能學習所獲得的成就感與積極情緒更多,理論學習次之,實踐學習最少。這可能是由于幼師生的技能課程更為有趣豐富,學生對自己的技能成長更容易感知到,而理論學習相對枯燥且主要以期末背誦考試讓人感到厭煩。至于實踐類學習則主要安排在畢業前夕集中進行,由于本研究沒有調查畢業班級,所以其他年級的實踐方面反饋都表示出較低水平。
3.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間接信息來源的整體水平較高
幼師生職業自我效能的間接信息來源主要是指幼師生通過觀察或聽到他人主訴的信息內容,包括來自他人和自我的語言勸說與鼓勵以及職業榜樣的觀察學習。來自幼師生自我內在的鼓勵與支持(M=7.01,SD=2.34)明顯多于來自于他人的口頭鼓勵與贊賞(M=5.70,SD=1.81),說明多數幼師生對自身專業學習具有一定的內在動力,常勸說自己做好專業的學習工作。同時,職業榜樣也為幼師生樹立了專業發展的典范。其中,來自于媒體的社會榜樣(M=5.81,SD=2.52)對于幼師生的影響最大,來自高校與幼兒園的指導教師(M=5.61,SD=2.08)的影響次之,同伴間的榜樣示范作用(M=5.15,SD=2.28)略弱于以上兩類職業榜樣,但也起到了中等水平的示范作用。因此,幼師生的職業教育中要注重營造良好的職業榜樣觀察學習的氛圍,同時給予及時且積極的言語與精神上的支持,這些都將有利于幼師生獲得間接的職業自我效能信息源,進而促進其職業自我效能的發展。
作者簡介:
劉立立(1981-),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