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國內能源經濟本科專業為例,分析了提高辦學國際化水平的可行路徑。主要包括教材國際化、師資國際化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并結合部分國內開辦能源經濟本科專業的高校的情況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能源經濟 國際化 本科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雙一流”引導專項資金“能源經濟專業建設”(ZG211S1816)項目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230-02
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許多高校,尤其是重點高校,都把國際化作為一個重要的辦學方向。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也明確了要“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切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作為“雙一流”入選高校,提升各專業的辦學國際化水平,責無旁貸。
能源經濟是一個交叉學科,包括“能源”和“經濟”兩個方面。能源問題早已成為國際性問題,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亦不可逆轉。因此“能源經濟”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國際化思維、國際化視野,擁有參與國際事務的能力。提升專業的國際化水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材的國際化
采用原版教材是一個基本路徑。但能源經濟是一個細分專業,學生總人數不多,很難形成規模,因而國內出版社尚未引進能源經濟教材的英文影印版。若想讓學生人手一本原版教材,費用過于昂貴(通常要上千元一本),還須單獨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公司安排進口,交貨期要1-2個月。部分能源經濟原版教材名稱及價格如表1所示。這不像《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內已引進了多種英文影印版,且價格水平也能被學生接受。例如,布蘭查德清華版英文《宏觀經濟學》價格為69元一本??紤]到能源經濟原版教材的成本問題,只能按教研室、院系為單位通過校圖書館從國外購買一本原版教材,供能源經濟專業師生借閱。也可以復印部分章節,分發學生閱讀。因此,比較可行的辦法是以使用中文教材為主,用原版教材作為輔助。
二、師資的國際化
一是任課教師的海外留學經歷。在招聘時選聘有國外知名大學能源經濟專業留學經歷的人員擔任課程教師;對于無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可通過留學基金委訪問學者渠道到國外大學進修半年或一年。在這個基礎上,推動開展全英文授課、或者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
二是聘請國外教師來校講學??梢灾v英語課,也可以講專業課。這個方式所需費用很高,一門課程通常持續一個學期或半個學期,期間外教的勞務費、住宿費、機票費、來華手續費等都需開課院系承擔。解決這個方面的問題可以考慮爭取教育部、外專局外籍文教專家來華項目資助。例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工商管理學院通過申請教育部短期項目資助,邀請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能源所副所長Carey King于2017年4月10-15日來華授課《能源經濟分析方法與模型》,16學時,1學分。
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1.國際學生交換/暑期項目。高校與國外學校建立學生交換機制,或者推薦學生參加暑期項目,學生既可以學習到一些專業課程,又可以體驗外國文化,開拓國際視野。表2所示為部分國外大學與能源經濟有關的暑期項目。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設立“遠航計劃”為入選暑期項目的學生提供部分資助(3000-5000元不等)。暑期項目需要學生提出申請,遞交材料,國內高校推薦,由國外項目舉辦方最終審核確定。通常參加項目的學生本人要交納課程費,還要承擔機票、簽證、保險、住宿及生活費用(如課程費不包含這些費用時)。因暑期項目參加學生人數較多,參加這個活動有一個比較長的申請期。每年7、8月出訪的項目,3、4月份就得完成全部申請手續,6月份國內學校確定外推名單報國外學校,之后等國外學校最終錄取。由于項目課程通常采用英語,國外高校錄取時比較看重英文水平,所以有意參加這些項目的學生需要提前拿到托福、雅思、托業等考試成績。
2.國外學者講座。邀請國外能源經濟領域的著名學者來本校講座,安排能源經濟專業本科學生聽講座。通常一個講座就是半天或一天,因此這類活動安排起來比較靈活??梢砸粋€學期舉辦多次。學生通過聽講座,與專家進行一定的互動,也可以開拓視野。
3.國際會議。學生通過投稿,參加國際會議,可以和國外學者進行交流,對于提升自身學術水平有很大幫助。比較有影響的國際會議包括:國際能源經濟學會(IAEE)國際學術會議、IEEE 能源經濟與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英國能源經濟研究所(BIEE)國際學術會議。
4.中外合作辦學。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共同培養能源經濟專業學生。目前,得到教育部批準的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與美國杜蘭大學合作舉辦能源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教育項目。本科層次的能源經濟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還沒有。能源工程技術類的合作辦學項目比較多(教育部已批準有12個項目)。
四、結束語
國內能源經濟專業的人才培養國際化之路,任務艱巨,困難不少。要做好此項工作,需要頂層設計,投入大量人、財、物,久久為功,才能逐步提升國際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昌貴,翁麗霞.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創新人才培養.高等教育研究,2008(6): 77-82
[2]樸玉,鄒麗丹.高等教育國際化新進展及其對外語教育的啟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3(5): 66-71
[3]任友群.“雙一流”戰略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未來發展.中國高等教育, 2016(3): 15-17
[4]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本科招生專業介紹http://www.cup.edu.cn/bkzs/yxzy/gsgl/79452.htm
[5]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http://www.crs.jsj.edu.cn
作者簡介:
楊捷(1972-),男,河南洛陽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