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摘要】結合高校醫藥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切實確定以培養能力為基礎的課程培養目標,結合崗位工作需要,整合教學內容。應該優化職業能力訓練和提升的教學方法,完善考評受教育者綜合素養的措施。從上述方面有效地改革《中藥制劑分析》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模式,有效地實現該課程的培養目標,保障課程的崗位適用度以及專業性,培養高素質的中藥制劑分析人才。
【關鍵詞】《中藥制劑分析》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242-01
前言
中藥制劑分析立足于中醫藥理論,運用當代科研方法與設備,研究和分析中藥制劑質量的專業性應用學科。開設這門學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分析中醫藥制劑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有效地檢查和鑒別常見中藥制劑,測定藥劑含量,掌握中醫藥制劑質量的制定方法和主要內容,為提升中藥制劑的水平和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1.采取問題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也被叫做PBL教學法(Problem?鄄BasedLeaning),它以學生的自學為重點、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要導向。最常見的實施方法如下所示:提出所研究的選題,收集相關資料,開展小組討論以及課堂討論,老師概括和總結,后續完善和補充。按照中藥制劑分析的相關教學規定,聯系各個章節的具體特點和教學內容,選擇了“中藥制劑中各類化學成分分析”,將其作為教學對象,嘗試開展PBL教學法。教師按照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結合這些教學內容,制作PBL提綱,概括該章節的梗概和主要內容,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現教學要點,讓同學們充分地自學以及討論這種問題。隨機把學生進行分組,每組涵蓋了五到六個組員,從生物堿類成分的相關分析來看,教師先提出如何測定與鑒別生物堿類成分及其含量,然后讓同學們翻閱參考書以及教科書,回答鑒別這些物質的常規方法、測定以及精制各種物質含量的方法,開展針對性的小組討論;啟發同學們全面討論常見的物堿類成分精制、提取方法,如何提取溶劑等,把握好相關注意事項等,然后比較現代的和經典的相關測定方法。教師應該為同學們提供及時有效的輔導,快速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幫助他們掌握尋找答案、查閱資料、網絡檢索的方法和技能。在同學們分組討論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及時解答同學們爭論的焦點和最大的分歧以及疑難問題,評價同學們的學習情況,指出他們的學習缺陷和不足,發表針對性的改進建議和后續要求。
2.重視培養職業能力
《中藥制劑分析》課程重點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它是開放性的教學課程,不但要培養他們精湛的職業技能,而且重點培養他們自主性地掌握和利用知識的藝術和能力,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工作以及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所以,筆者認為要積極的革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強化同學們的職業能力、自我管理以及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筆者嘗試著從課堂教學慢慢地轉移到職場崗位以及實驗室中,采取了理論+實踐的綜合化教學模式,以解決實際工作和課程教學聯系不夠密切的問題,讓同學們從觀念職業人慢慢地轉變為完全職業人。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立足于課程內容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密切結合課程內容,開展針對性的演示教學、角色扮演、巡視點評、分組討論、案例教學等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如分析中藥制劑檢驗活動中易于發生或者易于被忽視的問題,采取案例教學法,在開展以增強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開展模塊任務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借助角色扮演法,讓同學們擔任公司檢驗室的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討論決策、檢驗方案的完善和改進,負責實際操作。教師為其提供針對性的點評與工作指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教學內容更緊密地貼近企業的生產加工狀況,讓同學們切實感受職場的真實氛圍,顯著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
3.完善考評體系,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由于傳統的筆試無法全方位地展現真正的教學效果,藥學相關專業要求從多個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職業能力。中藥制劑分析課程重點考核和檢驗學生的運用能力,考察他們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具體情況。在這其中,該課程的能力考核應該滿足中藥檢驗工作崗位的規定,它重點涵蓋了四個方面,分別是操作的實際過程,完成任務的情況、總結和思考實踐操作的問題,團隊合作以及工作態度等。應該采取指導教師評價、小組評價以及自我評價密切結合的考核評價機制。基礎理論考核中實驗成績、平時成績以及筆試成績分別達到了30%,10%和60%,它更加突出了考核學生中藥制劑業務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的全方位評價和考核,可以更有效地展現出同學們的學習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改革《中藥制劑分析》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本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專業課程設置狀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循序漸進地實施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穩步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夏苗芬.《中藥制劑分析》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9(12):69-70.
[2]朱曉靜.基于CDIO理念的中藥制劑分析課程改革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7(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