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延
摘 要: 大學生是新媒體技術使用度和活躍度最高的群體。本文分析新媒體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探討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提出“學習新媒體知識、更新思政教育理念;依托新媒體技術、改變傳統教育方式;研究新媒體變化、加強思政隊伍建設;緊跟新媒體步伐、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完善新媒體監管,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等路徑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路徑
媒體是人群中傳遞信息的載體,如書籍、報紙、雜志、廣播、電影、電視等。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當代的快速發展,手機媒體、聲像媒體、電腦媒體、網絡媒體及相應的軟件系統構成了傳遞信息新媒體。新媒體具有多功能、快速度、高效率和生動形象、聲像兼備、靈活多樣和超時空特點,以及綜合性、虛擬性、互動性、隱匿性等特征。進入21世紀,新媒體廣泛應用、日趨普及,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有效促進經濟與生活方式的現代化,有效促進教育教學方法方式的變革和創新。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應用新媒體的網民達八億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新媒體具有先進性的技術,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則是魚龍混雜、良莠并存,不良信息的傳播會給人們帶來思想觀念謬誤。為此,要求新媒體必須適應新時代要求,傳播正能量信息,給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大學生以正向啟迪與引導。因此,深入探討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路徑,成為當前高校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新媒體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事關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培養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的搖籃,理應率先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旋律,引導大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大學生社會責任和肩負的歷史使命,幫助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有助于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青年中較為優秀的群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寶貴人才資源,他們正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高校要發揮新媒體正能量作用,幫助大學生明辨是非、排除干擾、堅定正確的信仰,激勵大學生從新媒體中接受正向教育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道德遵循,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努力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3.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助于未來公民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念和價值追求,有助于提升國家整體的文化軟實力。總之,在中國砥礪前行的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進程中的動力之源。
二、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1.教育觀念有待更新。當前,隨著新媒體運用的深入、廣泛和普及,我國教育大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然而目前部分高校教育者的教育理念還未與時俱進,表現在對新媒體特點和優勢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不清楚大學生對新媒體的態度及依賴程度,導致教育主體的舊有觀念未能及時改變,運用新媒體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動性不夠,意識不強,未能很好地利用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
2.教育媒體有待提升。選擇合適的教育媒體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一環。先進多樣的教育媒體運用可使教育內容更加生動形象,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使接受度和推廣度大大提高。當前部分高校課堂停留在教師通過傳統媒體,如教材、黑板等非電子媒介進行,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份教案,對大學生傳授相關理論知識,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隨著新媒體的廣泛運用,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新的載體,比如平板電腦、網絡平臺、在線數據庫等,主動讓課堂教學與新媒體有機融合,充分利用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
3.教育引導亟待加強。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有機遇又有挑戰。挑戰性表現在:新媒體使教育環境日趨復雜,傳播信息的復雜化加大了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難度。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閱歷不夠豐富,思想觀念不夠成熟,沒有形成較高的信息素養。面對新媒體中碎片化、多樣化、良莠并存的價值觀信息時,一些大學生難以做出清晰、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 [1]。為此,高校教育者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引導,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體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分析
1.學習新媒體知識,更新思政教育理念。要認真學習《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10)》《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教育信息化”戰略抉擇,及時更新思政教育理念,主動落實于教育行動。要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才培養,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教育者要以促進人的發展和為人的發展服務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新媒體特質,善于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意識,積極引領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運用新媒體技術,改變以往教育方式。高校教育者要善于思考自身的使命與責任,主動應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學習和掌握新媒體技術,掌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大膽改革、不斷創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全面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使校園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平臺,形成網上網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合力。同時,高校教育者要主動跟蹤“熱點”,敢于介入“難點”,及時發現“閃光點”,以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實效性。
3.研究新媒體變化,加強思政隊伍建設。當前,新媒體技術還在與時俱進不斷發展。這對高校思政教育者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思政專業理論知識,還要有駕馭新媒體知識和技術的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克服“填鴨式”等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才能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手段和載體,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感染力。高校要重視和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新媒體知識培訓,提高運用新媒體技術能力,確保思政教師在第一時間快速了解國外內時事政治,能通過新媒體平臺與大學生進行線上線下交流,引導大學生從新媒體中了解更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增強大學生自我教育效果。
4.緊跟新媒體步伐,強化學生主體意識。新媒體時代,高校教育者必須緊跟新媒體發展步伐,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導大學生強化主體意識,積極探索在新媒體下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要讓課堂教學增強趣味性,讓課堂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引導大學生主動加強對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方式的利用等。要帶頭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工具,既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又引導大學生聯系實際自我教育,學會在情景中悟道,在活動中導行,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傳遞的主旋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把新媒體素養教育納入大學生課程教育體系,融入平時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增強大學生辨別是非美丑的能力和價值取向能力。
5.完善新媒體監管,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新媒體時代擁有海量信息,急需用新媒體技術消除消極因素,弘揚正能量,創造干凈的新媒體虛擬空間。為此,建議政府盡快對新媒體管理予以立法,及時將新媒體的相關法律法規納入《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中,使新媒體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讓其發展朝著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進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大對人力、技術、資金上的投入,更新媒體硬軟件系統設備,升級新媒體安全技術,對新媒體上存在的漏洞進行修復,防止黑客及病毒的侵入,提高抵御侵害的能力[2]。要重視校園新媒體陣地建設,提高大學生認同度。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講好中國大學生故事,傳播好中國大學生的聲音,構建和諧健康、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的校園網絡文化,努力打造一個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媒體平臺,增強大學生的歸屬感和參與度[3],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
參考文獻:
[1]康宇.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7).
[2]譚金霞.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科技大學,2015.
[3]周怡帆.新媒體傳播下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今傳媒,2016(3).